治理養殖污染 不能一拆了之

隨著一系列有關環保政策法規的頒布實施,全國各地紛紛設立了禁養區和限養區,南方水網地區禁養區內養殖場拆遷也在逐步推進。不僅推動了養殖業規模結構和區域結構調整,還促進了養殖業規模化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些地方打著治理畜禽養殖污染的幌子,以環保的名義在不該禁養的地方劃定禁養區的現象也有發生。
保護環境與促進產業發展、維護養殖戶的合法利益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劃定禁養區也需要統籌兼顧、科學合理,防止盲目擴大禁養區、簡單關停養殖場。
要科學劃定禁養區,在禁拆中尊重歷史。在開展畜禽廢棄物治理中要尊重歷史。在劃定禁養區時,要嚴格執行環保部、農業部聯合制定下發的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實事求是,科學分析,按照標準劃定。要充分考慮當地養殖產業的發展,認真研究養殖業在區域內的承載能力,不能因為小規模場的不合格,就盲目擴大禁養區。
要充分認識養殖業的貢獻,給從業者應有的尊嚴。囿于對養殖業的傳統認識,一些人潛意識中一直把養殖業與臟亂差劃等號,即使是現代化的養豬場也擺脫不了“厭惡型”產業的名頭。然而“無肉使人瘦”。尤其現在消費者更多追求口味和健康,吃土豬肉、生態肉、土雞蛋、土雞肉等成為時尚,這些食材對來源地環境的要求也很高,如果不考慮科學合理的承載量,盲目禁養,既滿足不了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違反生態平衡,阻礙種養循環。
要注重產業可持續發展,保障生產供應能力。畜禽養殖污染是畜牧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
養殖業是投資大、回報期長的產業,一旦規劃批準建設,就不能隨便動遷。環保部門要嚴禁對養殖場執法的隨意性。豬場一旦建設了,環保部門宣布關閉或搬遷就要慎重,要舉辦聽證會,充分征求行業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的意見,避免發生今天合格明天不合格的事情。對有條件轉型升級的養殖場,要盡量給予時間和資金的支持,不能一拆了之,導致投資和資源的浪費。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養殖場搬遷賠償機制,維護和穩定養殖業發展。
在禁養拆遷中兼顧好養殖戶的利益,合理評估養殖場的價值,讓養殖戶有尊嚴地退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統籌兼顧、有序推進;獎懲并舉、疏堵結合”。一是不該禁養的不能禁;二是該禁的要堅決禁,但要給予合理補償;三是支持養殖場戶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
(據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