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社會影響力投資迎來中國機遇
◎方星海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11月29日至30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清華大學共同舉辦的世界公益慈善論壇在京舉行。在30日上午主題為《社會影響力投資的國際視角》平行論壇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做了主旨發言,本刊節選其主要內容刊載如下。
——編者
社會影響力投資對世界公益慈善機構拓寬資金來源、實現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此我想從社會影響力投資與資本市場的關系談幾點看法,與大家交流。
第一,社會影響力投資是資本市場近年來興起的一項創新型投資活動,主要是投資者主動投資既能創造社會與環境效益,又能帶來財富回報的投資行為。作為公益金融的一部分,它最初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在2007年提出。2010年,摩根大通集團和洛克菲勒基金會將社會影響力投資定義為一種新興的、可供市場選擇的資產類別。
隨著社會影響力投資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逐步發展起來,世界上一些重要慈善基金會,包括美國勞拉和約翰·阿諾德基金會、福特基金會、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彭博家族基金會,還有一些主流投資銀行,比如高盛集團等,先后積極開展社會影響力投資。中國也有一些慈善基金會,比如阿拉善SEE基金會、北京三一公益基金會、愛佑慈善基金會、廣西壹方慈善基金會等正在嘗試開展社會影響力投資。與其他公益金融投資形式相比,社會影響力投資采取主動策略、尋找創造社會與環境效益的金融產品,以及企業進行投資,既支持了具有良好社會影響力的項目或企業發展,也提高了慈善基金長期投資的收益率。
第二,開展社會影響力投資,有助于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有助于解決好新時代中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點,生態保護、民生領域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發展不平衡方面的重要問題,公益慈善基金等機構開展社會影響力投資時,以改善特定地區和目標群體的福利作為重要的投資目標,積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幫助貧困人民獲取醫藥、住房、教育和衛生保健等社會資源,有助于拓寬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來源渠道,也有助于消除不同地區、不同目標群體之間發展水平的差距,是改善發展不平衡狀況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健發展為開展社會影響力投資創造了有利條件。基礎制度扎實、市場制度穩健、金融產品豐富、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保護嚴格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為在中國開展社會影響力投資奠定了良好的市場基礎,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規模的投資市場。
第四,中國正在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不斷豐富綠色投資產品,將對社會影響力投資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在具體工作中,證監會積極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等發行條件的節能環保綠色行業企業上市融資,逐步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支持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引導公募基金增加對綠色領域的資產配置、支持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鼓勵設立中外合資合作綠色發展基金論壇。
第五,積極借鑒國際經驗,探索創新投資方式。從國際經驗看,與傳統慈善捐贈不同,慈善基金進行社會影響力投資是要求財務回報的。因此,中國公益慈善機構需要借鑒經驗,學習開展社會影響力投資的技術與方法,培養專業化隊伍,穩步推進創新。
第六,逐步完善與社會影響力投資相關的制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有著眾多可以產生社會影響力投資的項目,存在大量潛在機遇,為適應開展社會影響力投資需要,我們應該逐步解決投資成本較高的問題,借鑒國際經驗,逐步建立兼顧環境、社會、財務在內的評估體系,推動研究降低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