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立平 何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七〇四所,北京,100076)
企業標準體系建設研究
浦立平 何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七〇四所,北京,100076)
標準體系;企業標準;企業標準化。
標準體系是一定范圍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歐空局 (ESA)都在航天技術發展的同時,形成并建立了各自的宇航標準體系,涵蓋的標準涉及宇航技術和產品的相關領域,并開展標準互認,形成主導國際宇航技術發展的格局。
我國早已躋身于全球航天大國之列,航天技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許多專業技術、宇航產品、研制管理的標準。但這些標準僅僅停留在航天行業標準目錄中,沒有形成有機整體,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標準體系。我國要向航天強國邁進,需要在標準化和標準體系建設上做出努力。
GB/T 15496-2003《企業標準體系 要求》指出:企業標準體系是將企業需要執行的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這里所說的企業是指有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體。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一般都是依據標準開展,這些實際執行的標準是客觀存在的。企業標準體系是將這些客觀存在的標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企業標準體系可以宏觀反映現實生產經營活動的水平和企業生產經營標準化的發展規劃。
綜合標準體系是以產品、過程、服務為中心,由生產或工作的全過程中涉及的全部標準綜合組成的標準體系。企業標準體系應該是一個綜合標準體系,反映科研生產的方方面面。企業應在企業方針目標指導下,在國家法律法規框架下,在行業標準化規定下,建立涵蓋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工作標準的企業標準體系。
企業可以建立各種管理體系:質量管理體系、安全生產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等。按照GB/T 15496-2003的要求,建立企業標準體系,應根據企業的特點充分滿足各管理體系的要求,通過合理設計標準體系結構,促進企業形成完整、協調并能夠自我完善的管理體系。航天科研生產單位都應建立這樣的企業標準體系。
企業標準體系由基礎標準、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工作標準體系以及標準體系要求和標準體系評價組成。企業標準體系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
“基礎標準”應包括全國通用綜合基礎標準和行業基礎標準; “技術標準體系”應包括企業實施的各種要求類規范性文件 (技術標準)和產品標準; “管理標準體系”應包括企業實施的各種管理體系程序文件 (管理標準)以及經營管理相關的制度和要求; “工作標準體系”應包括企業所有工作崗位工作要求標準 (崗位實施標準目錄)以及崗位職責。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處于第二層,兩者之間相互制約,并受基礎標準 (第一層)的約束,同時共同指導和制約工作標準 (第三層)。
企業標準體系表是企業標準體系的直觀表達,是企業標準體系內的標準按一定形式排列起來的圖表,標準明細表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GB/T 13016-2009《標準體系表編制原則和要求》給出了的標準明細表的一般格式,見表1。 “標準體系表編號”反映實施標準在企業標準體系中的位置,企業實施的任何標準在體系中的位置應具有唯一性; “宜定級別”反映企業確定需要實施但暫時沒有的標準項目,這些項目應列入企業標準制定規劃; “采用或對應的標準號”反映企業制定的標準與上級標準的關系,說明企業標準采用或對應上級標準的具體情況; “被代替標準號或作廢”反映實施標準的發展歷程。

表1 標準明細表形式
企業標準體系有三種典型結構:集成模式結構、板塊模式結構和簡易模式結構。 “集成模式結構”是在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之上增加關聯企業之間數據共享、流程互通、信息互聯等標準化要求的企業工程/集成標準體系,與基礎標準并列,共同指導和制約技術標準與管理標準 (結構示例參見 GB/T 13017-2008《企業標準體系表編制指南》圖7),其適合跨地域,且工程/集成的現代企業; “板塊模式結構”是先按功能劃分板塊,然后在板塊下再按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展開 (結構示例參見GB/T 13017-2008圖8),其適合實施質量管理且產品種類較少的企業; “簡易模式結構”是在企業標準體系基本結構 (圖1)中將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直接分類展開 (結構示例參見GB/T 13017-2008圖9),其適合初步建立標準體系的所有企業。
簡易模式結構中典型的管理標準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典型的技術標準體系結構如圖3所示。
航天科研生產單位應根據企業需求和目標,確定標準體系結構,按照GB/T 13016-2009《標準體系表編制原則和要求》的體系表編制原則:目標明確、全面成套、層次恰當、劃分清楚,建立各自的企業標準體系。
a)企業標準體系應以技術標準體系為主體,管理標準體系和工作標準體系作為配套。
b)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實施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
c)企業標準體系內的標準應能滿足企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需要。
d)企業標準體系應在企業標準體系表的框架下制定。
e)企業標準體系內的標準之間應相互協調。
f)管理標準體系、工作標準體系應能保證技術標準體系的實施。
g)企業標準體系應與其他管理體系相協調并提供支持。
宇航標準體系建設是集團公司航天標準化工程的重要任務,旨在面向航天專業和技術發展需求建立統一的標準體系,指導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宇航標準制定規劃和發展。該體系2011年發布,2014年修訂,其體系結構如圖4所示。
我國宇航標準體系借鑒了國外航天標準體系的建設經驗,結合集團公司現狀,采用以專業劃分和產品劃分相結合的方式設置體系結構。宇航標準體系劃分為3個分支:管理標準、產品保證標準和工程技術標準,將有關的國家標準、國家軍用標準、航天行業標準、航天科技集團標準以及各級企業標準納入其中。
宇航標準體系中的工程技術標準以航天專業目錄為基礎進行劃分,并兼顧型號特點,涵蓋了航天器、運載火箭等型號相關專業技術,是宇航標準體系的核心。管理標準和產品保證標準按專業劃分,是工程技術標準在型號研制中實施的保障,是宇航標準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
按照集團公司航天標準化工程工作要求,為及時固化航天電子產品發展過程中的技術成果,推動航天電子產品的技術進步,九院2013年工作會提出并啟動了建立航天電子型號產品標準體系的工作任務,旨在以航天型號應用為依托,構建一個完備、科學、先進、自主的產品標準體系。該體系2014年發布,其標準體系結構如圖5所示。
九院型號產品標準體系借鑒了集團公司宇航標準體系的結構,結合九院專業和產品特征,以專業劃分和產品劃分相結合的方式設置體系結構。其標準體系劃分為4個分支:管理標準、技術標準、產品標準體系和型譜產品標準,將有關的國家標準、國家軍用標準、航天行業標準、航天科技集團標準以及院屬企業標準納入其中。
體系中的 “產品標準體系”以產品標準為核心,按照九院自主研制的系統級、整件級、組件級產品建立專業產品子體系。 “型譜產品標準”是子體系產品標準中最典型的、成熟度較高的型號應用產品 (在標準明細表中體現)。 “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是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中使用和實施的標準,是九院型號產品標準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
子體系,也就是基層航天科研生產單位產品體系,按照九院產品標準體系結構建立 (含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專業產品標準),并整體納入九院產品標準體系,公用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歸入九院產品標準體系的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中。
七〇四所遙測遙控 (產品標準)子體系是九院型號產品標準體系建設任務的一個組成部分。子體系建設宏觀上遵循九院體系建設原則,微觀上按照產品專業屬性和GJB 832A-2005《軍用標準文件分類》的分類原則細分產品模塊,并按照GB/T 13016-2009的分層原則設置層級。該體系2014年發布,其體系結構如圖6所示。
七〇四所遙測遙控 (產品標準)子體系與九院型號產品標準體系相互協調,設置相應產品研制過程管理標準、產品研制工程技術標準、遙測遙控產品標準和型譜產品標準,將有關的國家標準、國家軍用標準、航天行業標準、航天科技集團標準以及本企業標準納入其中。遙測遙控產品標準以遙測遙控產品專業屬性和國家軍用標準產品分類原則劃分,產品研制過程的管理標準、產品研制工程技術標準、型譜產品標準遵循九院體系建設原則。
從上述體系結構圖看,集團公司宇航標準體系、九院型號產品標準體系、七〇四所遙測遙控(產品標準)子體系都是一定范圍內圍繞核心要素 (航天專業、型號產品)建立的標準體系,這類標準體系稱為專項標準體系。集團公司和九院以項目管理和型號管理為主線,建立宏觀的宇航標準體系和型號產品標準體系等專項標準體系,可以滿足航天專業和技術發展、產品標準化工作和專業標準化發展的需求。而基層航天科研生產單位主要從事產品研制生產,涉及人、機、料、法、環諸多方面,以產品為中心的專項標準體系不能反映出本單位實施標準的全貌。為保證科研生產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必須把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匯集起來,建立全面反映產品研制和過程管理的企業標準體系。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質量管理活動的提升、質量體系認證活動的開展,航天各科研生產單位相繼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之后,隨著國家勞動保護要求和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各單位又相繼建立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全面規范了產品生產以及生產過程中的人員安全、環境保護程序和要求。這些程序文件、作業文件以企業標準的形式存在,應該納入企業標準體系。
2011年,集團公司啟動了航天標準化工程,部分航天科研生產單位開始試點標準體系建設,后來推廣到集團內全部航天科研生產單位。GB/T 15496-2003指出:企業標準體系是企業各管理體系的基礎。航天科研生產單位只有致力于企業標準體系建設與實施,才能使標準體系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真正發揮作用。航天各科研生產單位企業標準體系宜采用簡易模式結構,并逐步改進和完善,向更高階段發展。
質量體系等管理體系的建立后,我所管理標準體系基本形成,但技術標準體系尚未形成,要求類規范文件還有缺項,很多文件內容沒有達到技術標準要求,特別是產品標準,缺口很大。隨著航天標準化工程的實施和產品化工作的開展,我所初步形成了產品相關作業文件標準及產品標準框架,具備建立技術標準體系的條件。
“十三五”期間,我所擬建立企業標準體系。建設目標是按照科學合理、切合實際的指導思想建立一個涵蓋企業科研、生產、管理和經營活動的標準體系,將企業運行應執行的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有機地結合為一個整體。
a)按照企業標準體系建設要求建立涵蓋管理標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工作標準體系的七〇四所標準體系,保證標準體系內容完整。
b)按照標準體系編制原則設置體系結構模塊和層次,保證企業標準體系結構清晰、層次簡捷。
c)按照質量體系等管理體系的管理要素設置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模塊,保證標準體系與其他管理體系相互協調。
d)按照我所產品體系表的分類原則設置產品標準下層模塊,保證標準體系相關內容與產品體系相互協調并提供支持。
e)按照工藝專業分類的劃分原則設置工藝技術標準下層模塊,保證標準體系相關內容與工藝專業分類相互協調并提供支持。
f)按照崗位工作性質設置工作標準模塊,保證標準體系涵蓋所有部門的崗位并保持穩定。
七〇四所標準體系結構如圖7所示。其中專業產品標準、工藝技術標準以及半成品標準、設計技術標準等可以細分下層模塊,也可以依據體系結構圖形成專項工作標準體系。
GB/T 13017規定企業標準體系應在企業標準體系表的框架下制定,表明了標準體系表 (結構圖和標準明細表)與標準制定 (標準體系建設)的先后次序,即先建立體系結構、梳理需求標準目錄,然后有規劃、有計劃地制定標準,不斷充實標準體系,具體實施途徑如下。
a)將標準體系建設納入本單位發展規劃,明確工作計劃和階段目標。
b)確定標準體系結構圖及涵蓋內容,完成編制說明。
c)發布標準體系標準明細表,作為后期標準實施和標準制修訂的依據。
d)按照標準明細表,制定標準制修訂年度計劃,逐步完善、充實明細表內容。
e)在管理標準、技術標準不斷完善的基礎上,開展崗位實施標準目錄的相關工作。
f)定期組織對標準體系表進行補充、更新、評審,保持結構圖、編制說明和標準明細表現行有效。
我所擬在 “十三五”開局之年明確標準體系建設工作計劃和階段目標,完成體系結構圖及其編制說明。第二年完成標準明細表的梳理、確認和發布。從第三年開始,按照標準明細表制定標準編制年度計劃,力爭3年內完成管理體系程序文件、作業文件的修訂和補充。同時,按照產品化和產業化工作部署,開展企業 “三大規范”的制定,豐富標準體系內容。
建立完善標準化師隊伍是開展標準體系建設的組織和人員保障,標準制修訂管理辦法是標準體系建設的制度保障。標準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項目,需要單位各部門共同協作完成,特別是標準制定工作,需要各職能部門技術管理人員,各專業研究室工程設計人員、各制造部門工藝技術人員積極參與其中。航天標準化工程為標準化工作開啟了發展之路,航天科研生產單位標準體系建設必將邁向新的階段。
迎接冬天
走在冬日的暖陽里,最容易去回憶一些往事,人在往事里留連忘返,或靠一沙堆,或靠一草垛,任由遠去的浮云飄蕩,也拂不去那一絲馨香。認識的和不認識的都走來了,記憶里最深刻的那一瞬竟長久地存在起來,時而淋淋漓漓,時而空空蕩蕩,時而凄凄惶惶,時而痛痛快快,由你去暢想,由你去沉醉。走在冬日的暖陽里,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太陽的溫馨,更可以聽到土地跳動的聲音,這種聲音和我們心臟跳動多么和諧,緩慢地有力地延續和哺育著世世代代的生命。
或許,有時我們會在冬天里慨嘆落花流水的無情,皺眉、落淚、傷感……,但若駐足遠望那蕭瑟的群山,可能更多的是蒼涼之后的深刻。我們有時可以浪漫,有時可以現實,恰如四季之中春之絢麗、夏之熱烈、秋之成熟、冬之悲涼一般,即便在寒風凜冽之時,亦有梅之艷麗。惆悵也罷,失意也罷,冬去春來,春華秋實,只要擁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我們便會在冬天里賞花踏雪,浪漫人生。
于此,雪線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悲涼都已經退得很遠了。我們站在季節輪換的風塵之中,心思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般的跌宕起伏。時間匆匆,歲月易逝,當我們看到樹芯的年輪時便會看到自己額頭上的皺紋,春草初發,群鶯亂飛,年復一年,青山綠水譜寫著一曲曲蕩氣回腸的生命贊歌。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啟示,便不僅僅是大自然本身了,更多的是心中那一份永遠的青春,有了這一份青春,我們便會從容地走進崇山峻嶺之中,去聽山聲一樣的嗩吶調,去看樹一樣的木板房,去墾圖畫一般的芳草地。
有茶、有爐、有親人,有山、有雪、更有一份心境,冬天便在我們心中絢麗如三月的櫻桃花。
(陜西省寶雞市文化大廈 楊麗麗)
文 摘:介紹航天標準化工程各級標準體系結構,結合國家企業標準體系建設要求,提出航天企業標準體系建設設想和實施途徑,以航天企業標準體系建設思路為例進行具體說明。
浦立平 (1964年—),男,高級工程師,曾從事電子裝調工藝技術、生產技術組織措施、型號產品設計管理和科研管理,現從事標準化技術管理工作。
何偉 (1973年—),男,高級工程師,曾從事工藝技術、工藝技術研究和管理,現從事工藝技術和標準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