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燕
研究生創新能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
——如何有效地構建研究生綜合考評體系
段海燕
構建全面而科學的研究生綜合考評體系是推進整個素質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在分析國內外研究生綜合考評體系的基礎上,從創新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質兩個重要因素的負相關關系入手,探討了二者在構建綜合考評體系中的困惑。
國外研究生教育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對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注重從實際出發。美國對研究生綜合素質評價是通過課程學習、資格考試、選題、實踐能力、論文質量等方面進行,尤其是把課程結束后的資格考試和論文開題審核這兩方面作為考評的重點。德國的研究生不要求課程學習,但對研究生的獨立科研能力及工作能力要求非常嚴格。日本則把論文質量及創新點作為評價研究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條件之一。
國內多數高校對于研究生的考評實際操作工作主要通過第一年的課程考試,第二年的開題報告、中期考核和第三年的論文答辯這幾方面進行。目前這些考評方式能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但整個評價過程缺乏系統性、整體性,沒有擺脫靜態的、總結性評估的根本模式。有少數學校也嘗試著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生綜合考評,但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徐茹燕等研究指出研究生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創新素質、社會實踐能力和身心素質五個方面。郭震在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智力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綜合素質應包括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技能素質和身心素質。
總體上看,國外的綜合考評重在論文方面的考核,而素質教育強調的創新能力也在學生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得以體現。我國的中期考核考查的也是學生進行論文之前的知識積累和基本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素質。從中可以看出,創新能力在國內外的綜合考評中都是一個重要方面,而在整個素質教育中發揮基礎作用的心理健康素質卻只是簡單的提及。
創新能力是人們革舊布新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發現矛盾、提出假設、論證假設、解決問題以及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發現新問題從而不斷推動事物發展變化等的一個系統過程。無論從滿足國家發展需要的角度,還是從研究生教育自身發展的角度來說,創新能力的培養始終是研究生教育永恒的主題,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質屬性,標志著研究生培養質量。
而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也已經成為衡量研究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與身體素質兩者一起構成了受教育者綜合素質的基本內在因素,進而構成了學生素質發展和形成的前提。
作為研究生綜合考評中的兩個重要方面,他們之間的特殊關系成為我們構建研究生綜合考評體系的一個困惑。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健康心理學》一書中指出,個體的心理健康、適應性及創新性程度三者是相關聯的。在中學生群體中的研究表明,中學生創新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水平較為密切,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個體在創新意識和競爭上要顯著優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個體。在大學生群體中,創造能力個性因素與心理健康因素存在顯著負相關。而以大學四個年級為被試的研究中表明,大學生創造力傾向與心理健康各因素成負相關。
我國中學生基本都是在為中高考疲于奔命,任其發揮創新的時間和機遇十分有限,而大學是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環境,可以任憑個體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因而在研究生群體中可能存在的情況是:創造能力越強的個體,則越有可能是那些存在某些心理問題的個體。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也會發現那些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個體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說,新環境的適應問題、與室友和同學的相處問題等。那么,作為研究生綜合考評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的負相關使得二者在整個考評體系中權重問題又成為一個困惑,創新能力,心理健康,孰輕孰重,又成為一個兩難選擇。
由于創新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質在綜合考評體系中的重要性,對于二者的量化測量顯得尤為重要。因而借助于信度和效度良好的心理測量工具,既可以簡化考核工作的復雜性,又可以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學性和效率。目前用于測量個體創造力的威廉斯創造力傾向量表由林幸臺、王木榮,依據F.E.Williams編制的創造力組合測驗而修訂,用于評價受測者在好奇性、想象力、挑戰性和冒險性四項行為特質上的程度。在心理健康測量方面被廣泛采用的心理測驗是癥狀自評量表(SCL-90)。在研究生綜合考評中引入客觀的心理測量手段,不僅能夠真實可靠的反映出個體的實際情況,推進研究生考評的透明化,更能避免由于主觀評價而引發的各種學生之間的矛盾,對于維護校園穩定安全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十一世紀是呼喚創新的時代,是呼吁個體全面發展的時代,如何構建科學合理全面的研究生綜合考評體系,是當今世界各國高等教育共同關注的問題。毋庸置疑,研究生心理健康素質在整個素質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決定了心理健康在綜合考評中的關鍵地位,只有在保證個體全面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質才有可能實現。至于二者在一套完整的研究生考評體系中各自的權重,或是否被同時引入,不同研究者可能會有不同的觀點。
(作者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父母教養方式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對研究生創造力傾向的影響”(15JK174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