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國
11月2日下午,一款名為“e眼通”的環境輿情大數據平臺在京正式上線。在 “e眼通”上線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簡稱中國環境記協)秘書長劉國正對本刊記者說,e眼通的問世和上線,標志著環境輿情的應對步入了智能化、可視化、專業化、數字化時代。
劉國正指出,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環保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到2035年,生態環境要實現根本好轉;到本世紀中葉,要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十九大報告為新時代的環保工作指明了方向、繪制了藍圖。由此可以預見,未來15到30年時間里,國內環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環境熱點和難點問題也將會更加凸顯,社會和公眾對環境的關注度也將進一步提高。在這種情況下,環境輿情的應對將會成為新時代環保工作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這本身也是對我黨環境和社會治理能力的一個考驗。環境輿情專家“e眼通”的問世,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它為各級環保部門應對環境輿情和對環境輿情進行及時監測、分析、預警、處置提供了一個利器和多重解決方案,實現了環境輿情應對的智能化、可視化、專業化和數字化。
環保部宣教司副司長何家振在發布會的致辭中說,當前輿論環境錯綜復雜,海量、復雜的網絡輿情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進而科學決策帶來了挑戰。因此,環保系統亟須有一套系統、科學、專業的環境輿情系統來幫助更加準確的了解真實輿論情況,及時汲取社會輿論中好的建議和做法,不斷提升環保工作水平,進而實現公共治理現代化。希望“e眼通”能夠盡快在全國環保系統發揮作用,為各級環保部門處置和應對網絡輿情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中貢獻力量。
“e眼通”研發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e眼通”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幫助環保管理者及時、全面、精準地監測全網輿情,及時就危機事件預警,通過聚焦事件爆發區域、核心傳播人、關鍵傳播媒體幫助管理者有效地對負面輿情進行導控。e眼通目前具備以下三個功能:一是網絡監測。幫助客戶獲得全網群眾最真實的對國家環保事業的政治態度,了解群眾的民聲、民意,了解大家對環保事件和環保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意見。本產品既包含五千多環保關鍵詞上萬個網址的全輿情搜索,也包含環保管理者制定和實施的各類方針政策、制度法規、工作措施所引起的民眾觀點分析;不僅幫助客戶可以直觀了解全國人民對環保的關注度、觀點、態度、傳播情況,還可查閱“原汁原味”的評論內容。二是危機預警。幫助客戶及時獲取傾向性、苗頭性、社會性的輿情信息,對輿情發展趨勢研判,對潛在的爆發群體事件及時預警,預警等級分為一般、緊急、非常緊急。最后通過多種渠道將信息傳達到領導,幫助領導主動地作出有效的、及時的決策;三是導控輔助。針對新興的網絡輿情、利用技術手段建立健全網絡輿情危機評估分析,提供關鍵傳播媒體、傳播人、傳播區域、傳播信息的精準分析,幫助環保領導切實加強網上輿情的導控,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在危機處理中爭取到廣泛的理解、合作與支持。目前推出的平臺是第一代,今后還要不斷地進行研發和完善,使監測信息更準確、使用更便捷、覆蓋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