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冼威 周陽
“一帶一路”戰略下廣西高職院物流專業如何借船出海
◎楊軍 冼威 周陽
為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十三五”政策,本文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探索廣西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如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要求,適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下廣西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的路徑。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廣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對廣西的定位,是發揮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開發,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國際通道、戰略支點、重要門戶——“三大定位”的提出,把廣西物流業從幕后走到前臺,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廣西物流人才培養也面臨著新的課題與挑戰,亟待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和模式。
為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十三五”政策,廣西道路聯通方面,依托與東盟陸海相連的有利條件,建設中國-東盟海上通道、中國-中南半島陸路通道、中國-東盟航空樞紐、中國-東盟信息港,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貿易暢通方面,加快推進東興、憑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和跨境經濟合作,完善口岸和保稅物流體系,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商貿物流、國際物流、冷鏈物流、跨境電商物流等多樣化物流人才的需求則會相應的增加。
據廣西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調查統計,截至2015年底,廣西從事物流活動的規模企業法人單位數有3700多家,廣西各類型物流從業人員總數超過120萬人。
對于廣西來說,受市場需求、區域特色以及自身優勢等因素影響,在物流人才培養模式上,各院校因勢而異。長期以來廣西高職院校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存在職業教育與企業生產脫節的問題;學生考核評價主體單一化的問題;如何利用高效的教學資源和合適的教學方法選擇;在校學生與企業員工學習的時間、空間受到限制;職業認證與職業晉升通道不暢;物流專業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任務脫節;數字化資源使用不靈活、更新滯后;教學組織與信息化技術結合不密切、教學手段落后;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教學資源與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與差異化培養;學院專業教學與產業需求對接;專業學生畢業就業選擇性與職業可持續性發展等問題。由此可見,從目前市場物流人才供給來看,各類院校尚未形成與產業需求和企業需要緊密對接的成熟培養模式,高職院校作為物流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應對目前物流專業結構、物流教學模式、師資培養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出滿足一帶一路政策下社會型物流專業人才。
物流專業結構調整。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廣西各高職院校需根據自身的專業優勢,靈活調整現有的專業方向,新增與“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新物流崗位匹配的相應專業。進一步細化廣西現有各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通過開設“國際物流、企業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冷鏈物流、物流金融管理、多式聯運”等多個方向的物流專業來滿足現有的市場新增崗位,緊跟“一帶一路”和國家的各方政策,培養出市場緊缺的專門人才。
物流專業培養模式調整。高職院校應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采用校企合作的新型教學模式,以信息化技術應用為設計理念,面向人才終身教育,應用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化、大數據等技術,建設具有貫通線上線下教學、自適應學習、服務教學所有用戶、管理系統化、規范化、精細化等特點的信息化教學支撐體系,從不同維度滿足網絡課堂、智慧課堂、實踐課堂的教學需求;通過深度集成、按需服務,打破傳統教學時空界限,將移動學習嵌入學生日常行為中。以云技術為針,以產、學、研場景為點,針點對位,以無數微學習不斷疊加為過程,對專業教學產生漣漪效應,打通人才培養生態系統的“任督二脈”,使得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以加強學生的理論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提高物流專業領域的高校就業率。
提高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教育偏重于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那么更需要調整各院校師資隊伍的專業性與實踐性,通過整合不同地區甚至不同國家的教育優勢,通過與當地知名企業的合作研發,組織本專業教師參與企業橫向課題研究、企業項目規劃實施工作;通過到國內外知名院校進行參觀學習,提升引領專業建設與發展的綜合素質,形成一批技能性強,人才培養質量高的師資聯盟隊伍,應對“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人才需求模式的變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加強院校基礎設施建設。高職院校的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而物流專業的教學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配備相應的教學實驗設備。高職院校可采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通過與國內知名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共管實訓設備、共享教學資源,將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與職業文化引入基地,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推行項目化實訓,按照企業實際工作流程組織實訓教學,學生和培訓對象能參與基地實際項目的實施。同時,以企業標準為依據,形成項目化、模塊化的教學培訓標準,以及校企共同評定的教學培訓模式,通過企業提供教學設備、院校為其培養特定崗位的專業人才,達到教學資源的整合。
(工作單位: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