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濤 陳云端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互聯網+”背景下宜昌柑橘供應鏈優化研究
□吳春濤 陳云端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0)
本文系統研究了宜昌柑橘供應鏈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宜昌柑橘供應鏈整合體系,建立宜昌柑橘供應鏈縣域電商綜合服務體系的解決方法和措施,通過利用“互聯網+”的內生性力量對宜昌地區柑橘產業供應鏈進行調整優化。
“互聯網+”;供應鏈管理;果蔬農產品
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一直是我國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創新“互聯網+農業”己成為促進農業產業發展與升級,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推動力。據數據統計,農村網購市場規模近年來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2015 年市場規模達到3 530億元,到2016年已經上漲到4 823億元,增長幅度達到36.6%,預計在 2017 年該數據會增長到6 000億元左右。但與此同時,農產品電商虧本卻是行業現狀,許多農產品電商悄然倒閉,在具有近萬億規模的市場上,市場滲透率卻不足1%,火爆投資的背后難以掩蓋損失。
究其原因,一是很多電商平臺錯誤地認為,建立一個線上平臺,通過導流量,客戶就會到線上購物了,其實消費者更青睞的是產品背后的服務。二是重視網絡而忽視了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系統建設[1]。農業供應鏈管理是建設覆蓋農業全產業鏈的新型農業供應鏈一體化管理體系,從農業訂單、種植計劃、土地管理、農資銷售、農事活動田間管理到農產品銷售,實現農業產業鏈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打造“互聯網+農業”的農業電商新生態,實現農業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再造升值,推動農業產業升級。
“互聯網+農產品供應鏈”,并不是僅僅指通過互聯網來銷售農產品?,F在不少企業僅僅只注重了互聯網的平臺作用,實現農產品的銷售,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重視“商”而不重視“產”[2]。而農產品的競爭最終還是要靠產品的競爭,以產品的質量、產品的品質、產品的品牌來贏得競爭?!盎ヂ摼W+農產品供應鏈”,是通過互聯網的力量,來破除農產品供應鏈中,消費者和農戶之間信息傳遞的不暢通,使得整個供應鏈達到信息共享,標準共建,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局面。通過下游客戶的需求,形成訂單;中游的核心企業根據客戶的市場需求,建立農產品的標準、產品生產流程、物流規范、交易規范,并通過核心企業力量整合上游的農戶,可以采用農村電商平臺、農村合作社、鎮級物流中心等多種形式整合上游分散的力量,破解長期困擾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的瓶頸問題[3]。供應鏈管理的整合可以簡單概括為圖1。

圖1 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整合
宜昌市柑橘經多年發展,生產頗具規模。截至2016年,宜昌市柑橘種植面積達0.87萬hm2,其中溫州蜜柑占 58.7%、橙類占 20.8%、椪柑占18.4%、其他占 2.1%。宜昌柑橘品種豐富,溫州蜜柑大面積種植的有日南一號、宮本、大分四號、國慶一號、興津、尾張等;椪柑大面積種植的有清江椪柑(華柑2號)、金水柑、巖溪晚蘆等;甜橙大面積種植的有早紅臍橙、羅伯遜臍橙、長紅臍橙、紐荷爾臍橙、倫晚臍橙、紅肉臍橙、夏橙等[4]。
宜昌柑橘產業現有供應鏈模式屬于分散供應鏈,其參與者種類數量繁多包括普通柑橘種植者、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產地批發商、個體運輸商、小商店及個體攤販等。柑橘產業專業合作組織不規范,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分散的農戶仍處于弱勢地位。柑橘加工企業、柑橘銷售企業和農產品物流企業的勢力較弱,規?;⒔M織化和社會化程度較低。宜昌柑橘現有供應鏈的模式如圖2所示。
宜昌柑橘產業供應鏈整合的基本運作模式是構建基于電子商務的農產品管理平臺,選擇專業農產品加工企業或物流中心作為核心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由兩者中管理、人才及技術上有優勢的企業來運作管理。電商平臺主要是聯系上、下游,通過對下游客戶的信息管理,把客戶的需求轉化為企業的訂單要求,通過訂單來拉動上游生產供應環節,下游根據訂單的時間和內容要求來進行農產品的生產標準建立、物流標準建立、銷售標準建立、客戶服務標準建立,打造農產品品牌[5]。建立專業農產品加工企業或物流企業的核心作用,一是要有規模優勢,通過整合農戶,實現產品生產規模效應,這樣才能擁有整個供應鏈的話語權;二是要有渠道優勢,加工企業要進一步延伸自己的供應鏈,掌握客戶的產品需求,通過對客戶需求進行分析,優化自己的產品結構,建立自己的品牌優勢,創造更多的客戶價值;三是要有產品優勢,加工企業從源頭加強控制,建立全面質量管理的生產體系,加大產品深加工的設施、設備投入;四是要有物流優勢,特別是加快冷鏈物流的全過程建設,農產品的運輸速度和運輸效率建設,農產品的分類管理建設等,供應鏈的競爭需要整個供應鏈的優化,需要各個環節的銜接、各個環節的匹配,如果僅僅只有個別環節的競爭優勢是無法贏得市場和客戶的。柑橘供應鏈整合模型如圖3所示。

圖2 宜昌柑橘供應鏈現有模式

圖3 宜昌柑橘供應鏈整合模式
供應鏈的整合上游主要與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下游則是與連鎖超市對接,或者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直接與顧客連接,這樣能夠很好的保障柑橘的高品質[6]。
其中一級物流中心、二級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之間的關系見表1所示。
綜上可以看到把宜昌柑橘供應鏈當成一個系統來抓。通過一條產業鏈來把生產、倉儲、采購、裝卸、運輸、包裝、配送、信息等有機結合起來,有效整合本市各種運輸、倉儲等能力,取消不合理收費,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圖4 農產品供應鏈的運行機制
在建立宜昌柑橘供應鏈的重要途徑就是整合柑橘的產品種植和供應,這也是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農村發展的問題,農戶一般是以家庭經營,力量分散,生產沒有規?;?,在對農產品提檔升級的呼聲越來越高的今天,這一困境將嚴重滯后農業的變革。整合農村的分散力量,形成柑橘生產的標準化、訂單化、品牌化的基礎就是首先要形成規模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核心企業可以通過利用互聯網來建立平臺優勢,在通過這一優勢來整和上游的農戶資源。柑橘供應鏈整合的關鍵在縣級,通過建立縣級電商綜合服務體系,把微商平臺、生鮮超市、第三方交易平臺整合到體系中,掌控整個供應鏈的下游,獲得訂單優勢,形成銷售規模,從而位下游柑橘的種植、加工提供足夠的市場,有利于柑橘生產、加工、物流的標準化建立;在農村的鎮級建立農產品的重要樞紐,將上游的需求轉化為柑橘生產的標準,通過向農戶發布產品采購標準、種植需求、交易規范、技術培訓以及反饋客戶信息等來規范柑橘的生產種植,通過柑橘的收購以及引入淘汰機制、利潤分配機制等來約束農戶的生產;鎮級樞紐在擴大柑橘的生產規模和品質后,要注意整合柑橘的物流,在柑橘的包裝、加工、倉儲上面加大投入,這些方面是單個農戶很難去完成,政府也應加大柑橘供應的基礎建設,如公路、郵政、通信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對縣域電商服務體系的政策支持,給予電商服務商更多的權利,爭強整個體系的控制力。但縣域電商綜合服務體系建立最根本的不是靠政府的強制力,而是要通過建立自己的核心優勢,即對上游渠道和物流的控制,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引導分散的農戶加入,讓農戶受益,這樣才能發揮每個農戶的作用,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涓涓細流匯成江、海,發揮整個供應鏈的最大效應。宜昌柑橘縣域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模式如圖5所示。

表1 三個不同區位內型的比較

圖5 宜昌柑橘縣域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
[1]黃蘭.基于社群經濟“互聯網+”生鮮農產品供應鏈C2B商業模式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9).
[2]丁麗芳.云物流環境下的農物商一體化農產品物流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4(5).
[3]李國英.“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鏈及商業模式解構[J].農村經濟,2015(9).
[4]趙志田,何永達,楊堅爭.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理論構建及實證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4(7).
[5]王靜.現代物流產業鏈創新模式與運行機制——基于中國現代農產品物流需求與現行模式分析[J].社會科學家,2014(6).
[6]劉助忠,龔荷英.“互聯網+”概念下的“O2O”型農產品供應鏈流程集成優化[J].求索.2015(06).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09
1004-7026(2017)22-0015-02
F326.6;F326.13
A
宜昌市科技局項目:“雙創”背景下宜昌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策略研究,項目編號:A16-30310。
吳春濤(1979-),男,湖北宜昌人,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高級物流師,研究方向:農村電商,物流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