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城 余金鳳
(湖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南 岳陽 414006)
國際農產品價格非對稱性傳導機理及實證分析
□周金城 余金鳳
(湖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南 岳陽 414006)
由于放大效應、大國效應、傳導時滯、市場勢力、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價格傳導可能不是對稱的。以大豆國際價格對國內價格的傳導為例,發現農產品價格國際傳導存在明顯的非對稱性,建議在農產品市場價格干預上應注意其價格波動的非對稱傳導特征,把握價格調節的節奏與力度,進一步完善反映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監測制度,建立更加靈敏、準確的價格監測預警體系。
非對稱性;農產品市場;國際傳導機理
農產品價格波動傳導就是農產品交個波動隨著市場渠道產生溢出效應的過程,對其傳導方向進行劃分可以分成空間傳導及垂直傳導,農產品價格波動在國內的傳導路徑可以是二者中任意一個傳導方向;但是其在國際上的傳導就需要是兩者疊加的過程;國際價格傳導及國內價格傳導是可以互相影響的。學者們在研究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時,一般都覺得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生產價格及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一起構成了農產品價格波動垂直傳導路徑,這三個環節通常也是按照一定的傳導路徑進行的,即農產品生產資料價格←→農產品生產價格和批發價格←→農產品零售價格,這幾個環節之間是相互影響的。
國際農產品的價格波動主要是按照三種方式進行傳導的,分別是成本傳導方式、貿易替代方式以及直接傳導方式,其先利用空間傳導路徑跨越市場邊界,之后再利用垂直傳導對我國的物價水平進行影響,在一些環節中這一傳導可能是雙向的,還有一些部分環節中也許會出現斷裂。但是當前在“垂直”及“空間”兩個傳導方向還有“國際”及“國內”這兩個傳導路徑方面的研究呈現出極不對稱的情況,國際傳導以及空間傳導方面的研究不如國內傳導以及空間傳導研究,具體表現在深度以及數量的研究上都不足,對國際傳導以及空間傳導的特點研究刻畫程度不高。雖然有少部分的學者研究國際傳導路徑,且還將垂直傳導及空間傳導組合起來共同建立了國際傳導路徑,但是研究還不夠充分。
當前的“大國效應”研究并沒有從價格傳導層面進行,當前已有的研究中主要研究方向還是關稅福利“大國效應”和貿易“大國效應”,大多數都是從這兩方面進行研究。而我國的學者則將研究重點放在了我國的農產品進口的“大國效應”問題上,研究主要內容就是我國大量進口農產品讓國際農產品的價格也出現上漲,這一情況會不會給我國利用國際市場解決糧食問題帶來消極影響。
傳統的經濟學理論中的對稱價格傳導就是在一些規律性的假設下,價格波動的傳導在絕對時間以及規模上應該是對稱的,這種模式是能夠被傳統工業/市場定價模型預測到的。而非對稱價格傳導(Asymmetric Price Transmission,APT)就是用不均質的方式解決價格波動的定價現象。一般都認為對稱傳導模式是比較規律的,而APT這種情況很少出現,然而實際證明,APT更可能是一種規律,而不是例外,這證明之前的理論是不正確的,因為那些理論無法對APT的廣泛存在進行價格解釋或者是預測。另外,非對稱傳導規律性也體現出各國基于傳統經濟學理論而制定出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農產品比較特殊,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還會對政治以及社會造成嚴重影響,這就需要注重處理好。
當前的農產品非對稱價格傳導理論較為豐富和完善,我國的學者也都認為農產品價格的波動不會完全傳導,進而引出了波動的傳導效應問題,這一問題中有放大效應、大國效應、傳導時滯等。這都讓學界注重思考這一問題,而出現非對稱性的原因就是因為成本調整、市場勢力、信息不對稱[1]。在研究的方法方面,已經有很多的國外學者開展了相關的研究,農產品比較特殊,體現在調整成本、季節性、易腐性等,在此基礎上優化了實證模型。我國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和國外的相比還較為不足,我國的非對稱性研究最主要就是集中在金融領域中,但是在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非對稱傳導效應的研究較少。
APT模型包括門限自回歸(TAR)、持續門限自回歸 C-TAR)、沖量門限自回歸(M-TAR)和沖量持續門限自回歸(MC-TAR)模型等。
如果ρ1=ρ2,即傳導是對稱的,否則是非對稱的。
上式中衰It減幅度取決于如果取決于即為M-TAR模型。
研究期間為2005年1月~2017年6月,國際農產品價格選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貨價格的周度數據,記為LNFDD,國內農產品價格選擇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貨價格的周度數據,記為LNDDD。分別取一階差分值為DLNFDD、DLNDDD。
首先進行ADF檢驗,結果顯示LNFDD、LNDDD均不平穩,DLNFDD、DLNDDD均平穩,可進行后續的協整分析。
接著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顯示國際大豆價格是國內大豆價格的格蘭杰原因,而國內大豆價格不是國際大豆價格的格蘭杰原因。
最后進行門限協整檢驗,結果見表1。兩個模型都在5%的置信度水平下拒絕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原假設,并均在5%的置信度水平下拒絕原假設H0∶ρ1=ρ2,表明這些價格傳導都是非對稱的。
在研究農產品價格傳導路徑上,研究主要就是圍繞我國垂直路徑進行,但是在國際以及空間傳導的研究方面就不如垂直傳導,這體現在深度以及數量上。因此,實證工具以及主要理論都是圍繞垂直傳導特點建立的,沒有注重對空間以及國際傳導的刻畫。雖然我國有一些學者展開了國際傳導的研究,且將垂直以及空間傳導都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國際傳導路徑,然而缺乏針對空間傳導及垂直傳導各自的特點研究,缺乏理論,沒有實證分析。

表1 大豆國際價格向國內傳導的門限協整檢驗結果
在農產品價格波動非對稱傳導研究中,國外將非對稱傳導文獻的研究中心放在農產品領域中,研究的對象也較多,然而我國和國外相比就較為落后,在研究文獻上也都是集中在金融領域,而關于農產品價格傳導的非對稱性就缺乏研究,研究數量嚴重不足,在理論以及實證研究上都明顯落后。
我國學者對“大國效應”進行了很多的討論,討論中心就是我國農產品進口的“大國效應”問題,我國大量進口農產品讓國際農產品價格也隨之增加,研究這種現象會不會給我國利用國際市場解決糧食問題帶去消極影響[3]。我國在市場份額上是很多大宗農產品出口大國,但我國的出口數量并沒有對國際市場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這就是“大國市場,小國效應”現象,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很可能就是因為國際價格波動傳導路徑出現斷裂問題導致的。有很多人都從定價權層面探討了這一現象,但是研究視角中并沒有價格傳導路徑層面的,因此,我國以后的研究需要注重完這方面發展。
在非對稱背景下,我國缺乏系統的對農產品價格波動國際傳導機制進行研究,研究不足。這一研究中對三部分的非對稱性進行了研究,分別是價格波動成因、傳導路徑、傳導效應,當前我國有的文獻也只是圍繞傳導效應這方面的不對稱性進行研究,另外兩部分的研究卻沒有得到注重。其實波動的特征會和波動一起被傳導非對稱的傳導路徑也會讓波動效應出現非對稱性,即波動成因的非對稱性可能會導致傳導效應的非對稱性,或者是傳導波動性路徑本身非對稱性也會導致這一結果。
在農產品市場價格干預上應注意其價格波動的非對稱傳導特征,如相關部門應關注生豬、豬肉價格波動的門檻值及其在不同階段的調整幅度,把握價格調節的節奏與力度,有的放矢進行宏觀調控。
需進一步完善反映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監測制度,建立更加靈敏、準確的價格監測預警體系。市場價格、供求信息的不完全性是造成農產品價格非對稱傳導或非線性調整的原因之一。要使全國各地的各類農產品價格、供需信息,全面、及時、準確地傳遞給利益相關者,以形成合理的市場價格預期。
[1]王孝松,謝申祥.國際農產品價格如何影響了中國農產品價格[J].經濟研究,2012,(3).
[2]周金城,陳樂一.我國生豬價格與玉米價格的動態傳導關系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4,(01):82-83.
[3]周金城,陳樂一.基于門限模型的我國豬肉產業鏈非對稱價格傳導研究 [J].經濟問題探索,2014,(01):127-134.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2.011
1004-7026(2017)22-0020-02
F313.7
A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農產品價格的非線性動態調整及其預測研究”(14CJY056);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基于非線性動態特征的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及其預警機制研究”(12C0722)、“湖南省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構建與對策研究”(14C0516);湖南理工學院科學研究項目“近期我國物價波動趨勢的分析與預測”(2011Y07)。
周金城(1980-),男,湖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余金鳳(1978-),女,湖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