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25日文章,原題:為什么中國不能接管世界,或許永遠都不能你是否害怕中國的崛起?2017年一年到頭,不斷有憂心忡忡的專家學者提出“修昔底德陷阱”——一個新興國家引起當前霸主的害怕,戰爭就不可避免——的悲觀論調。其實,眼下沒必要擔心。
修昔底德陷阱論的支持者忽視了一些關鍵點。首先,中國是在全球化的資本主義體系之內活動。中國的崛起不是來自征服或殖民,也沒有把自己置于美國的直接對立面。誠然,北京在謀求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另一條現代化之路”。但這其實就意味著資本主義,只是沒了那些惱人的西方人權聒噪。這也絕非蘇聯的那種擴張。
與此同時,北京一直堅稱并沒打破世界秩序的規則,因此理應像所有其他國家一樣受到公平對待。中國沒有拆毀當前體系,反而想要外界承認中國尊重這個體系,因為該體系使中國變富。
中國的軟肋在于,沒掌握全球體系中僅次于純粹經濟力量的最重要工具:軟實力。影視、音樂、名人、文學、學術、品牌……向世界輸出的文化越多,威望和影響力就越大。想想法國的浪漫形象,或無處不在的美國音樂、電影,英國也向來被視為深諳此道。中國的文化出口尚不行,西方文化卻在華頗受歡迎。
這就到了我要講的第二點。中國不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首先,中國依然落后幾十年。中國經歷了人類歷史上最大、最快和劇烈的經濟發展,因此成為發展中世界的一支新興經濟力量。但隨著工業高速增長時期的結束,從貿易伙伴選擇的角度講,中國如今仍大大落后于美國和歐盟。
真正拖累中國超過山姆大叔的是人口因素和民主的缺乏。中國人口結構如今近似那些富裕國家,存在人口老齡化、工作年齡人口比例降低、出生率遠低于保持人口穩定所需水平的問題。未富先老如今是中國的真正問題。
簡言之,中國不太可能達到能讓美國感到威脅從而采取愚蠢行動的那種全球影響力。只要中國在自由世界秩序內追求經濟增長,轉向民主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作者丹尼爾·卡普若,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