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10月18日至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十九大報告也引起了國內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熱議。
【理論界】
迎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張占斌(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鄭重宣布:“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意味著開啟了新篇章,意味著邁向了新征程。
這是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正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心,開啟了由經濟大國邁入經濟強國的征程。
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遵循
高培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
在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并準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用了很大篇幅闡述經濟工作,不僅系統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深刻分析了當前我國經濟形勢,而且對今后黨領導經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高校】
報告聚焦“三新” 將推動高等教育進入內涵式發展新階段
吳朝暉(浙江大學校長)
十九大報告聚焦三個“新”,即“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而創新和教育是“新征程”上“重要和關鍵的組成部分”。
十九大報告將創新和教育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和關鍵的組成部分。再次明確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戰略支撐,作出了加快建設創新性國家的戰略部署。再次明確將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性的工程,強調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的地位,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這必將推動高等教育進入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成為我們推進創新性國家建設和教育強國的強大動力!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熊曉梅(東北大學黨委書記)
十九大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進軍號角。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就要聚焦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問題,充分發揮東部地區的輻射示范帶動作用,讓中西部地區補短板、疏瓶頸、強優勢,進而實現各區域的協同配合、均衡一體發展。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東北老工業基地曾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也面臨著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等新困難和新挑戰。
產業興旺則農民樂業
王雙飛(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教授)
產業興旺則農民樂業,發展產業是精準脫貧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近年來,柳州積極推廣“扶貧龍頭企業(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對每個貧困村提供50萬元扶持集體經濟項目建設,推動每個貧困村形成特色主導產業。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些都離不開農業科技創新,需要我們將先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和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企業】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魯國慶(烽火科技集團董事長)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并將網絡強國建設作為重要內容,讓我備受鼓舞,也深感壓力。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局面,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唯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我們將繼續強化技術創新與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雙輪驅動”,將創新驅動置于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位置,面向“寬帶中國”建設主戰場、面向國家網絡信息安全重大需求,厚植技術創新先發優勢和比較優勢,發揚實干精神,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更多貢獻。
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毛劍宏(浙江省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分兩個階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目標非常宏偉,也非常令人鼓舞。我們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而努力奮斗。
我們要貫徹好新發展理念,瞄準“世界一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提升浙江海洋港口一體化發展水平,為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辛勤勞動 成就自我
邵旭鵬(新疆石河子天業匯能公司焊工)
從一名普通的技校生到擁有高級技師職稱的焊工,回顧成長之路,我尤其感念時代賦予我的成長機會。正是國家對制造業的重視和日益完善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才讓我有機會通過個人努力實現自我發展,改善家人的生活。十九大報告提出,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這話說到我心里去了。今年公司給我成立了焊接大師工作室,給了我更好的干事創業的平臺。我希望帶領工作室的成員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的青年技工人才,用雙手創造我們的未來。
【基層】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包新國(江西鄱陽縣蓮花山鄉計林村黨支部書記)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黨中央始終不忘鄉村、記掛鄉村的體現。鄉村要振興,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是要實現村村有新貌、村村有新業、村村有新人。計林村會堅定地朝著這個發展目標前進。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些年村里雖然發展較快,但仍在產業可持續發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不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決心繼續發揮綠色優勢,把農業休閑觀光業作為主導產業來發展。一是樹立品牌意識,為農產品統一注冊標識,打包進行營銷推廣;二是要多引進能人,出臺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本村和鼓勵返鄉人員創業創新;三是加強黨支部班子建設。
打好脫貧攻堅戰
黃樹新(廣西蒙山縣蒙山鎮北樓村黨總支部書記)
對于還沒脫貧的要加大幫扶力度盡快脫貧,對于已經脫貧的也要進一步鞏固,防止返貧。十九大報告指出,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這讓我十分振奮,對于打贏脫貧攻堅戰更有信心、干勁更足。以前,北樓村的村民多以傳統種養為生,當時,很多村民房屋還是上個世紀所建的土坯房。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不足6500元。在實行精準脫貧的過程中,北樓村為貧困戶量身定制脫貧計劃。對于沒有勞動能力的,開展產業扶持,如今黑土豬養殖已經成為蒙山縣的產業促脫貧典型。在這些產業的帶動下,全村人均收入已經達到1.3萬元。
村里還要加大生態養殖產業的發展力度,不僅帶動村里的貧困戶脫貧,還要將優勢產業擴展到全市其他村鎮,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