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一般認為失眠是神經衰弱的結果,不過也有一些研究指出睡眠問題會導致心理疾病。
周婧琦答: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神經衰弱指的是一種以腦和軀體功能衰弱為主的神經癥,以精神易興奮卻又易疲勞為特征,表現為緊張、煩惱、易激惹等情感癥狀,及肌肉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等生理功能紊亂癥狀。。
由于神經衰弱本身就會造成失眠,所以,要明確一個人的“失眠”和“神經衰弱”哪是因哪是果,是很困難的。長久以來,人們都將失眠視為精神或心理疾病所造成的后果,認為“病好了,失眠癥狀也會消失”,不過也有一些新的研究發現,低下的睡眠質量恰恰可能是導致精神/心理疾病的罪魁禍首——至少也負有一部分責任。
眾所周知,夜間睡眠不足往往會導致第二天人非常敏感易怒,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
睡眠,尤其是REM睡眠(快速眼動睡眠,人們通常在這一時期做夢)能夠幫助大腦進行記憶處理,在這一過程中,前一天的經歷在腦海中重演一遍,卻沒有導致情緒反應的生物化學物質(如腎上腺素)分泌出來。通過這種方式,人們記住了前一天發生的事,卻淡忘了這些事情帶給你的情緒。而如果缺少了REM睡眠,我們就無法“丟棄”頭一天感受到的不良情緒,人體處理情緒的方式受到損害,導致第二天情緒不穩、精神緊張、敏感易怒,而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和敏感易怒正是神經衰弱的癥狀。因此,如果長期失眠,那么確實要小心別患上神經衰弱。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碩士 周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