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導彈陣地上,何賢達沉著冷靜,指揮若定。一聲“點火”,光耀雪山。又一枚導彈被送上了藍天。數分鐘后,捷報傳來:導彈精確命中目標!
誰能想到這樣一位導彈精兵在新兵下連時,竟被分到炊事班!何賢達找到連長想調到戰斗班,卻灰溜溜地無功而返,戰友戲謔道:“鍋臺三尺寬,你還想翻天?”他心一橫,打算自學成才。從那以后,白天渾身油膩的何賢達一有空閑就用柴火當模擬器材,擺開“戰場”練操作;夜里他挑燈苦讀,把厚厚一摞專業教材悉數翻遍,“嚼碎”了裝進肚里。半年后,全旅大考,何賢達名列前三甲。“伙頭軍”搶了導彈專業的“交椅”,有人不服氣,旅領導現場復試,卻考出一個“百問不倒”。
走下灶臺,登上吊車,何賢達成為了一名導彈轉載號手,并很快躋身全旅有名的“一吊準”。2003年下半年,在一次操作中,一個測試指示燈異常點亮,廠家技術人員認為是偶發故障,何賢達反復試驗并不認同。他把故障點定位在電源板上,反復進行了幾十次操作,記下大量翔實的數據。隨后,故障元件返廠測試,技術人員找出設計缺陷之處,對同批裝備的電源板全部進行了升級改制,武器裝備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點睛之筆】
他的戰場,遍布在仗劍出征的萬里天疆;他的履歷,記錄著神劍問天的彈道彩虹。看似平凡普通,何賢達卻在20年的軍旅生涯中寫下導彈精兵的傳奇。在戰士口中,他是“何大拿”;在干部眼里,他是“兵專家”。何賢達有一雙犀利的眼睛,訓練場上,眼神一掃,全班戰士就能令行禁止;裝備操作中,目光所至,明察秋毫,不放過任何細小的偏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