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改革一項重要內容是課堂教學的革新,江蘇省啟東市實施了“三段·四模塊”的課改,“三段”分別指15分鐘的溫故習新,20分鐘的釋疑拓展和10分鐘的反饋提煉。“四模塊”分別指自學質疑模塊,互動探究模塊,精講點撥模塊,反饋糾正模塊。“三段·四模塊”的課堂改革,讓教師對課程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將小課堂演繹出大精彩,讓教師鉆研得深,學生思考得勤,生成的課堂更生動、更高效、更和諧。
【關鍵詞】“三段·四模塊”;課堂改革;教師發展
【中圖分類號】G5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74-0048-02
【作者簡介】翟俊泉,江蘇省啟東市教師發展中心(江蘇啟東,226200)研究員。
江蘇省啟東市教育一直走在一條且行且思的教學改革之路上,如何更好地印證“特色+高效”的啟東教育名片,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三段·四模塊”課堂教學范式,是啟東教育人經過深入調研,在總結前期課堂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形成的,它既有基于現實的逼迫,更有著眼未來的考量,從根本上改變了師生在課堂中的傳統角色和行為范式,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以及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積極因素,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水平和核心素養。成效有賴于范式的三個核心概念——學生自主、問題解決、學習中心;得益于范式的兩個進步前提——心向學、心向上;收效于四個操作要領——學得主動、求得明確、教得有法、練得精練。
一、“三段·四模塊”助學課堂的核心是問題
“三段·四模塊”課堂教學范式中,三段分別指15分鐘左右的溫故習新,目的是讓學生學有所惑;20分鐘左右的釋疑拓展,目的是讓學生學有所思;10分鐘左右的反饋提煉,目的是讓學生學有所獲;四模塊分別指自學質疑模塊,互動探究模塊,精講點撥模塊,反饋糾正模塊。范式的核心是問題驅動,范式的主體是自主研究,范式的關鍵是對話觸及,范式的目標是讓學生會思、會說、會做。
“三段·四模塊”助學課堂是以問題為載體,把問題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四模塊”中“自學質疑”模塊階段,是教師站在學生“學”的角度,對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進行預設,以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互動探究”模塊階段,是學生帶著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典型問題或疑難問題進行互動和探究。“精講點撥”模塊階段,主要解決互動探究中暴露出來的傾向性疑難問題,是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反饋糾正”模塊階段,主要針對習題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矯正。
二、“三段·四模塊”助學課堂的前提是輕負
實踐證明,輕負擔與高質量二者不僅不對立,恰恰是相輔相成。高質量是輕負擔的目標,輕負擔是高質量的階梯。
所謂的輕負擔是指合理的負擔,減負的目的在于提質,這個“質”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必定會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無限加課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滋長學生的依賴性和被動性。只有學生的課業負擔降到合理的程度,他們才會有自主學習、個性發展、全面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三段·四模塊”助學課堂教學范式對教師素養提出很高的要求:眼明如尺,量生先量己,心準如秤,稱人也稱己。通過創造性地精心備課,展示自己所長,切合學生的需求。通過科學訓練,減少機械應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舒展學生在課堂內外的生長姿態,減輕學生的有形課業負擔。“三段·四模塊”助學課堂范式講究四點,即問題講解善于變化、解題思路善于優化、章節復習善于轉化、習題歸類善于類化。
三、“三段·四模塊”助學課堂的本質是幸福
斯賓塞在德文特河邊做過一個實驗,實驗任務是讓兩組孩子跑過2000米的山坡。他告訴第一組的孩子,山坡那邊是教堂,教堂里正在舉行婚禮,每個到達的人都會得到糖果,而且先到達得到的糖果更多。他告訴第二組的孩子,必須跑完2000米,跑不完或者落后的要接受懲罰。實驗結果是,第一組的孩子全部跑完了全程,而且整個過程是興奮的、快樂的。第二組的孩子中有幾個跑了一會兒就掉隊了,漸漸掉隊的人多起來,到1000米的時候,有一群孩子聚坐在了山坡上,看著停下來的人多了,他們也就不在乎接受懲罰了。
把實驗遷移到教學中,我們就能發現,這段長長的、難行的“山坡”如同我們的課堂,“糖果”相當于教師預設的課堂達成目標。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體驗,做一件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情,花再多的時間,即使有些難度,都不是負擔;被動執行命令,往往體驗不到事情的快樂,即使只花很少的時間,即使有可怕的懲罰,都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三段·四模塊”助學課堂教學范式精心經營這個“糖果”藝術,讓學生快樂地過“山坡”“吃糖果”,充分尊重學生的愛好,揣摩學生的心理需求,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氛圍,有效地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快樂學習的過程。在師生關系上,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擔當支持者、輔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管理。在教與學的關系上,以學習為中心,強調學的核心地位,教師的教是為了幫助學生的學,通過文本閱讀、反思內化、嘗試操作等活動進行知識模塊的建構。在知識與能力的關系上,以能力為中心,使課堂成為學生能力發展的場所,教師科學設計導學問題,適時處理課堂生成的問題,幫助學生提升能力、增強自信,獲得更多的成長喜悅。
“三段·四模塊”助學課堂教學范式的推行,不僅要讓學生會讀書、愿讀書、會思考、會交流,也要讓教師自覺承擔起引發、推動、幫助、指導的職能,走上“有一個信念體系,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臺階,這是雙贏的智慧。
課堂改革,是人的生命展示與發展的一種過程,是師生積極主動創造的社會實踐、社會交往的過程,也是師生協商、互動,共同理解與建構文化的過程,這一活動過程也是幸福人生的發展過程。啟東的“三段·四模塊”助學課堂范式,是在堅持“理想”指引的前提下,從“怎么做更好”的實際問題出發,以“小步快走”的漸進方式一路蜿蜒的,一堂堂課皆是前行的一個個腳印。它跨越了“信奉范式”與“使用范式”的斷裂層,逐步解決著理論的應然和現實的實然之間的矛盾。任何一種教學改革要達到預期效果,都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期盼更多德厚懷遠的教育者憑著一分熱情,二分執著,三分思考,四分責任,助人達己,讓改革的經驗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理想更好地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