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霞 劉建友
廣東理工學院
淺析計算機技術在建筑材料檢測中的應用
蔣春霞 劉建友
廣東理工學院
目前,靈活運用智能性與科學性的計算機技術已經是進行建筑材料檢測工作的重點。本文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重點對計算機技術的領先地位和實用性對建筑材料檢測工作帶來的各種便利進行了簡單地分析。
建筑材料 計算機技術 檢測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建筑行業對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對建筑材料檢測的日常工作和內部管理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由于對檢測數據要求的提高,運用計算機技術對檢測數據進行管理已成為檢測工作人員的首要選擇。
對材料檢測工作來說,把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建筑材料檢測工作中,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改革措施。其中,利用計算機的自動化跟數字化等特點,能夠實現對材料檢測工作的實時監控,保證了材料檢測的整個過程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總而言之,計算機技術在材料檢測的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出具報告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具體分析一下計算機技術在這些方面的應用分析。
材料數據采集:在沒有計算機之前數據采集是靠檢測人員的感官來判斷,因此會使數據產生誤差。而現在,利用裝有計算機設備的數據采集儀進行數據采集,由于這類設備精確度高,因此保證了采集到的數據密集有效,真事可靠。而且采集的速度也比人工快很多。
材料數據處理:這一過程是建筑材料檢測中最關鍵的一步,數據處理一般由很多個相互不影響的子系統組成,每個子系統一般都有數據處理、檢測結果輸出、數據庫存儲、查詢等組成。對于建筑材料來說,常見的檢測內容有:混凝土抗壓強度、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水灰比、水泥凝結時間、水泥安定性、水泥砂膠強度、砂漿的和易性及表觀密度、砂漿立方體抗壓強度、低碳鋼的拉伸試驗、鋼材的冷彎試驗、燒結多孔磚抗壓強度、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抗壓強度、石油瀝青的三大技術指標的檢測、防水卷材的低溫柔性及吸水性檢測。但隨著新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和先進技術水平的出現,建筑材料檢測的數據系統也會跟著發生改變,需要多檢測的指標和內容進行升級。而且引入計算機監控系統,可以對材料檢測的各個步驟進行實時監控,實時存盤,讓檢測者在檢測過程中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也實現了對整個檢測過程的全面追蹤。尤其對一些破壞性試驗項目十分有效。
材料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了數據交換系統,目前實驗室數據交換最常用的方式是SQL型數據交換系統,它最大的優點是每個服務站點原有的C/S架構程序不用修改,只要增加數據交換系統就可以實現。它的最重要的理念是在物聯網中設置轉發服務器,各站點通過轉發服務器交換數據。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提高了數據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避免了由于人工處理數據可能引起的錯誤。不會出現數據隨意改動的現象,也減輕了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材料數據報告生成:檢測報告復雜而且數據繁多,如果只靠人工處理需要耗費很多的人員和時間。利用計算機可以快速地把這些復雜的數據進行分類,出具規范、標準的數據檢測報告。這些報告也是工程竣工質量驗收的依據。把檢測數據用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方式錄入進去,用相關的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計算機系統就可以根據固定的格式打印出數據檢測報告。比人工的精準且美觀快捷。最重要的是而且增加了數據結果的保存時間。
應用案例分析:客戶將自己配制的混凝土送到檢測機構進行和易性和強度檢測,報告顯示其樣品的和易性的坍落度是95mm,強度為20.6MPa,當拿到報告時對其中有些數據產生懷疑,這時,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中錄像回放功能來回放檢測現場情景,讓客戶親眼看到自己配制的混凝土在接受檢測時的經過,這樣打消了客戶的疑惑,也讓檢測工作的真實性體現了出來。這技術提高了對檢測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同時也把建筑材料的檢測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公正性體現了出來。
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與建筑的好壞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為了保證建筑材料的質量,就必須做好材料的檢測。在建筑材料的檢測上,實驗室還存在一些問題,計算機技術的引入為試驗室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靠,使得材料的實驗室管理更加科學合理,數據更有保障。計算機技術必將在建材質量檢測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并對我國的建筑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1]李盛斌,閆竹玲.計算機技術在建筑材料檢測中的應用[J].電子測試,2013年08期
[2]陳雨婕.計算機技術在建材質量檢測中的應用[J].中國建材科技,2015年01期
[3]張華夏,陳超核,陳奕柏.建筑材料檢測數據處理系統的建立[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4]李曉紅,張華,袁吉娜,賀爽.水泥質量檢測要點[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8年12期
[5]秦桂苓.建筑工程檢測管理軟件的使用與改進探討[J].天津建設科技,2007年
[6]栗俊紅.水泥攪拌樁質量的檢測方法[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5卷)[C],2011年
蔣春霞(第一作者),1977—,女,漢族,講師,單位:廣東理工學院建筑工程系,學歷:學士,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劉建友(第二作者),1980—,男,漢族,講師,單位:廣東理工學院信息工程系,學歷:計算機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廣東理工學院《建筑材料》精品課程(JPKC20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