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 永亮 內蒙古工業大學
淺析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優化設計
文英 永亮 內蒙古工業大學
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成為機械行業的核心發展領域,因此加強自動化技術的研究至關重要。關于當前我國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本文主要論述了其應用現狀中的主要問題,并且針對現狀提出相關對策建議。通過制定明確的戰略發展方向、構建多元化技術人才培養機制、以及積極引進國外領先技術,推動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優化升級。
機械工程 自動化 創新技術
1.1 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
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是依靠機械實現自動控制的一種技術。現階段,我國眾多地區與領域都廣泛應用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例如電子信息業、石油化工業、儀表數控業、輕工業等。由于這種技術具有顯著的優勢,可以顯著提高生產率,同時延長機械的使用壽命與生產周期,所以能夠有效的促進企業的人力成本與物力成本降低。但是,由于我國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很多機械工程企業忽視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導致其管理應用模式仍然較為落后,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造成其應用效果不顯著。與國外的柔性自動化管理相比,我國仍然處于剛性自動化階段,僅能實現局部自動化,限制了生產發展。而再與智能自動化管理相比,我國自動化管理存在顯著的滯后性,整體創新匱乏,造成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與更新非常緩慢。
1.2 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人才培養
當前,我國大部分機械工程企業,所施行的人才管理晉升機制仍然存在較多漏洞,缺乏對技術人才的培養與管理。因而造成人才的流失,且新技術人才稀少,形成嚴重的機械工程企業人才斷層現象。在機械工程設計中,自動化技術仍然存在較大的缺陷,總體設計水平難以達到很高水平。而由于我國目前停留于機械自動化生產的初級階段,技術人員的自主設計經驗不足,多數設計為簡單的復制與照搬,難以實現原有的實際生產效果,進而影響企業的機械自動化生產。我國關于技術人才培養,多注重理論知識教育,技術實踐經驗相對匱乏,對人才的全面發展形成制約。此外,我國機械設計水平的進步緩慢,拖累了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升進程,技術發展形成不平衡的態勢,進而造成我國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封閉狀態。
2.1 制定明確的戰略方向
機械工程自動化的實現,是長期的階段性工程,不能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視了技術水平的質量。自動化實質上是運用自動控制手段替代傳統人工操作,在此進程中需要明確發展的方向與目標,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發展策略。在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與優化中,通過積極引進國際領先技術與創新理念,進一步豐富與擴充我國機械工程自動化的理論知識體系。而在高校高職教育教學中,以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為導向,重點普及自動化知識。國家相關部門提供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鼓勵和推動機械工程自動化的技術研發,促進機械自動化產業鏈的完善。
2.2 建立多元化技術人才培養機制
我國對于人才技術的培養機制單一化,造成嚴重的技術人才的匱乏。基于此,應該整合社會的多渠道優勢資源,構建多元化的技術人才培養機制。首先,政府加強對高校教育的投入,提升對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高校改變傳統培養方式,注重技術應用與實踐,實行工學結合,培養理論知識與技術實踐兼備的綜合型技術人才。同時,企業應加強對產業工人的培訓,加強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以適應市場和產業的需求變化。而企業的管理階層,應注重經驗與專業知識的培訓,促進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和經濟效益的雙重發展。
2.3 積極引進自動化國際領先技術
我國目前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較為滯后,明顯落后于國外的發達國家。因此,在實踐與探索中,應結合我國機械工程行業自身的發展特點,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進一步完善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實現技術突破和創新。如,我國的大批量零件加工環節,仍然沿用以半自動化為主的流水作業模式,而通過積極引進先進設備,可以提高生產加工效率,并且有效縮減人力成本,進而促進企業整體效益的提升。此外,信息化與數字化的發展,驅動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向開放式結構發展。我國應積極研發和探索,通過在系統上和通訊方式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推動自動化技術的變革,進而實現工業全面自動化、智能化。
在機械工程領域中,通過明確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戰略與方向,保障其應用與創新的長遠性、實效性。并且注重技術人才的培養,兼顧高校與企業的雙渠道培養,進而全面強化機械工程行業的人力資本。此外,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引進領先技術與設備,結合我國的自身發展特點,積極探索與創新,進而促進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優化。
[1]蘆嘉,彭超,李超.淺談機械工程的可靠性優化設計[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5):92-92
[2]田玉華.淺談機械工程的可靠性優化設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4):193-193
[3]王曉強.淺談機械工程的可靠性優化設計[J].中國機械,2013(5):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