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正式傳入中國已有200余年,自清康熙年間《恰克圖條約》簽訂允許俄羅斯東正教會在中國的傳教合法化以來,其信徒群體、信仰特點、地區之間的差異也逐漸發生演變。目前中國政府認可的中國大陸的東正教活動場所分別位于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學者王帥歷時七年,對以上各地東正教活動場所進行實地考察,發現中國東正教已經開始呈現新趨勢:信徒群體規模小,信徒集中于俄羅斯族女性,并出現較為嚴重的老齡化態勢;信仰宗教色彩淡化,民俗文化的意味突出;以往東正教徒強烈的排他性和保守性,不接受非東正教信徒進入他們的教堂,如今東正教對待其他宗教的態度由保守到開放,擁有較大的包容性;信徒自身對東正教所知甚少,加之一定程度上局限于俄羅斯族及其漢族后裔群體中,因而傳教意識淡薄。此外,東正教內部也面臨神職人員匱乏,宗教活動場所不足以及地域發展差距較大、地區間缺乏交流溝通的問題,從而也為不符合政策法規的境外交流埋下隱患。在此考察的基礎上,東正教的中國化需引起學界關注,不僅在宗教語言、神學思想、神職人員培養等方面推進中國化,特別是在神學思想方面,由于大部分信徒生長于中國,東正教對他們而言仍帶有異質文化的特點,故而在向信眾解說東正教教義時有必要以符合中國文化特點的方式去闡釋,這需要教會內部的探索、學界的幫助、政府的支持三位合一,同時也要重視東正教的外交作用,堅定中國東正教獨立自主的地位,也要積極推動中國東正教的良性發展,構建較為完備的管理體系,培養自己的神職人員。
王帥:《中國東正教的現狀與反思——兼論東正教中國化過程》,《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