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研究員韋順
大數據:長期配置與短線炒作皆宜
本刊研究員韋順
大數據已經不是什么新鮮題材了,習大大開會過后板塊有過第一輪行情,如果結合5G與芯片的炒作路徑來看,回調之后大概率存在第二波上漲行情。長期來看,即便短期被套,無論是從政策、產業發展空間還是國家戰略等角度,大數據行業的成長性都毫不遜色5G,未來板塊不斷會有脈沖式上漲機會出現。
大數據的長線配置邏輯主要有兩點:一是國內大數據目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資本介入逐年增加,但尚未有壟斷企業出現;二是獲得國家政策長期扶持,你見過有像大數據一樣每年都有最高領導人參與的行業嗎?
1)這幾年大數據產業受重視程度屢創新高。從國家政策來看,基本上每年中央部門都會發布一個新的政策支持大數據發展。大數據曾作為戰略新興產業被寫入“十三五”規劃中。201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提出5-10年的目標以及10個專項工程。2016年工信部發布《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進一步明確和細分行業,提出到2020年大數據相關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超1萬億元。2016年底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大數據,總書記提及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2017年第二次集體學習大數據時,總書記則指出,大數據有新特征,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兩次集體學習提出的內容不同,第一次涉及的領域是國家網絡安全、主權戰略及自主可控,而第二次講到的是產業、國家治理、民生、數字經濟與安全,范圍實際上在拓寬。國家最高領導人多次參與會議并且有多套政策持續支持的產業很少見,印象中集成電路是一個,對比而言可見大數據的戰略重要性。
2)大數據目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資本關注度很高。根據工信部電信部門的行業報告統計,近三年增速很高,2014年國內大數據規模僅為84億元,到了2015年該數值提升至115.9億元,同比增長38%,2016年國內大數據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容,達到168億元,同比增速提升至45%,整個產業過去三年規模擴張已經翻倍。預計2017年國內市場規模將提升至234億元,同比增速維持在40%左右。該部門還預計到2020年大數據年均復合增速將保持30%以上。
國內大數據潛在市場規模很大,但與細分行業結合運用才剛剛起步,尚未出現壟斷性企業,這也一定程度上促使資本進入該行業搶占賽道。據中國信通院和數據猿的統計,2012年至2016年中國大數據領域發生投融資事件就超過1600件,總金額已經超過1200億元,而且整個融資規模呈現逐年遞增的走勢。2012-2016融資總額分別為9億元、27億元、235億元、339億元和643億元。
從產業鏈看,大數據涉及的環節包括底層基礎設施與數據池、中游的數據處理以及下游的運用,其商業模式可能很多人感到比較抽象,究竟哪一個環節盈利最強,投資機會最大?我們先來看幾組數據。
1)融資,2012-2016年行業發生融資事件有1600多起,從培育的階段看,企業天使輪和A輪融資最多,分別有614次和650次,二者合計占比接近80%,相比之下進入PE階段的企業只有103家。
2)上市公司業績表現。A股上市公司中屬于大數據概念的企業有43家,2014-2016年這些企業的凈利潤總和分別為41億元、62億元、76億元和7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2%、52.8%、21.9%和1.2%。
3)招標情況。截止2016年上半年,企業、政府和科研機構大數據項目招標占比分別為43%、38%和18%,其中平臺和服務類占比為90%。
4)細分行業滲透率。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行業服務類的滲透率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金融(25%)、醫療(11%)、電商(8%);應用類滲透率前五位分別為金融(29%)、交通(19%)、醫療(15%)。
結合政策及市場情況,從上述四組數據中可以看出,1)雖然大數據高速成長,資本投資熱度也非常高,但成功數量甚少,行業自身的成長出現一定瓶頸,這與數據源開放有一定關系。2)大數據涉及細分行業很多,絕大部分行業滲透率都很低,企業快速做大做強的方式主要是跨細分行業并購,2014-2016年A股上市公司玩的是并購重組,很多上市企業出于卡位需要,大量外延并購,業績也水漲船高,2016年5月并購重組新方案出臺遏制并購風氣,企業利潤踩下剎車板。3)招標情況看,平臺和服務類項目較多,應該是整個產業鏈最為景氣的環節,一方面可能是數據孤島大量存在,另一方面,平臺類項目可能更能滿足各個細分市場需求多樣化。4)金融和醫療是兩大滲透率最高的細分市場,顯示出大數據在這兩個行業趨勢比較明朗,技術更為成熟。
整體而言,目前大數據的投資有兩大比較確定的方向,一是專注平臺開發、能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的企業,至少在某個細分領域能滿足不同企業的數據處理需求。二是處于滲透率較高領域的公司,滲透率高,說明大數據的價值及盈利模式已經被行業接受,如金融、醫療和交通。具體哪些企業,讀者可以參見下表來選股。
短線操作看,芯片和5G是近期市場關注度最高的兩個主題,5G實際上是芯片概念的延伸,兩個板塊存在關聯性,既有堅實的基本面支撐,又是給國家長面子的產業,同時業績兌現確定性強,市場好時一起領漲,市場差時此起彼伏,資金在里面來回操作。
與芯片和5G一樣,大數據擁有上述幾個特點,最重要的是,大數據的下游應用人工智能同樣是一個熱點主題。臨近年底,主流大券商關于明年的投資策略都陸續發布完畢,人工智能成為關注度最高的細分領域之一。但不知道各位讀者想過沒有,人工智能未來一定來源于數據。日前習總書記剛剛主持召開完中共政治局學習大數據會議,隔數日工信部就發布了人工智能產業未來三年規劃,這肯定不是巧合,大數據對人工智能的重要性,猶如5G和芯片,數據處理將是人工智能發展起來的重要基礎。
從走勢看,人工智能經過前期爆炒,以科大訊飛為首的個股股價高高在上,而大數據板塊前期跌幅較大,有超跌護體,更受資金青睞。近期市場持續調整、存量資金博弈的環境下,第一輪龍頭銀信科技小幅回調,海量數據則逐日收紅小漲,數據港和東方國信均是在高位橫盤調整,市場轉暖時,大數據極有可能成為繼5G和芯片后的第三個題材大熱點。

表:大數據產業相關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