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開鏡
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民族的自我修復力
□付開鏡

任何一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均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天然的災難和人為的災難。當災難降臨之時,民族是否具有自我修復能力,是一個民族是否可以延續民族生存及民族發展的根本標志。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民族的發展受到了內外兩重壓力。在內部,士族階層在其力量壯大之時也日益腐朽。中央專制的皇權受到來自漢族內部的嚴重挑戰。在外部,五胡乘機入主中原,在北中國開始挑戰漢民族的政治主體地位。因此,漢民族是否可以在如此動亂的時代進行自我修復,考驗著漢民族整體是否具有延續和發展的能力。
從魏晉時期開始到隋唐時期中國重新走向統一,走向強大,標志著漢民族具有強勁的自我修復能力。這種自我修復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政治的自我修復。
政治修復力主要體現在政治制度的傳承與更新、用人制度的發展方面。漢朝中央與地方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具有鞏固中央集權的作用。但是隨著東漢末年政治的腐敗,原來的一套政治制度開始衰落。新興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與軍事制度,完全為了士族做官需要和戰爭的需要。因此,并不可能適應國家大一統的需要。經過數百年的政治變革,到了唐朝,以三省制度為核心的中央政府制度完全建立起來。而三省六部制度顯然比漢朝的三公九卿制度更富有行政效率。在用人方面,經過數百年的政治實踐,曹魏時期建立起來的九品中正制度被廢除了,新型的科舉制度成為國家用人的基本制度。
其二,經濟的自我修復。
經濟的自我修復,可分為南方的經濟修復和北方的經濟修復兩個區域。在南方,漢魏晉時期的大土地私有制和自耕農經濟繼續發展,但是隨著江南的開發,土地問題并未顯得嚴重。因此東晉南朝時期的經濟得以繼續發展,基本上保證了政府的運作對抗北方胡人政權的需要。在北方,經濟的自我修復,主要表現為土地所有制度的變革。北魏建立后,在中原實施了均田制度。通過對土地制度的變革,為隋唐兩朝奠定了強大的經濟基礎。
其三,文化的自我修復。
魏晉玄學的興起,標志著漢代儒學的衰落,但是,儒學通過魏晉南北朝的磨練,在隋唐重新煥發起活力。玄學因為不能為現實的政治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支撐,不利于國家的統一和強盛,最終不可能繼續發展,而只能讓位于儒家思想。
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民族之所以能夠自我修復,是因為:
其一,漢朝示范的作用。
漢朝是當時東亞大陸上最為強盛的國家,長盛不衰的漢朝,為魏晉南北朝各代努力實現漢朝的大一統的政治,提供了歷史的示范。統一的觀念在人們心中成為政治追求的偉大目標。在三國時期,無論何方,都具有重新統一中國的政治思路。而西晉最終重新統一中國,正表明漢民族具備了統一中國的能力和思想。盡管西晉的統一很快為五胡入主中原而打斷,但是,無論是漢人還是入主中原的胡人,都具有重新統一中國的政治設想。如前秦發動的淝水之戰,實為胡人統一中國的一次努力。
其二,儒家文化的作用。
儒家文化具有為社會所有人服務的特點。因此,儒家文化是開放性的文化。在任何時代、任何人群中,都能起到引領和同化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盡管被部分人格卑劣士人污染的儒家文化受到質疑,但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依然具有生命力。無論是漢民族,還是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無不利用儒家文化作為國家的主導文化,并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指導思想。
其三,杰出人才的作用。
魏晉南北朝時期,盡管漢民族政權處于不同形式的分裂狀態,但是,杰出的人才,多會思考國家的統一問題。各朝當政者,都把統一國家當成政治重任。因此,在他們執政期間,都要考慮制訂有利于國家統一的措施。經過數百年的政治運行,隋唐兩個王朝都先后重新統一了中國,實現了從漢到唐的漢民族政權的轉化。
其四,胡人漢化的作用。
胡人的漢化,是對漢民族自我修復的一大貢獻。胡人與漢人盡管有種族的不同,但是,胡人卻對漢文化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并積極吸收漢文化,從而實現他們與漢民族文化的同質性,在完全接受漢文化之后,他們本身也由胡人轉變為漢人,從而為漢人自我修復提供了動力。
其五,廣大民眾的作用。
社會廣大民眾渴望國家統一,渴望和平生活。而他們是漢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載者,也是漢民族恢復活力的主體。廣大民眾的自我修復,主要表現有三:一是對國家承擔了賦稅義務和軍役勞役義務。他們在數百年的國家分裂和政治動蕩中,承受了多重的苦難,但是,卻依然通過辛勤勞作,為國家輸送錢糧,為政府輸送軍士,從而維護了漢民族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并為隋唐統一中國奠定人心基礎和物質基礎。二是普通民眾具有強勁的自治力,在鄉村,他們通過聚族而居,自我管理,使家庭和家族成員得以度過重重難關,得以繁衍。三是他們中的優秀成員,成為國家管理者的后備力量,并為國家管理或抵抗異族的侵略作出了貢獻。
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民族的自我修復,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保存和發展了漢民族的種族和文化。
漢民族盡管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受到來自本民族自身和來自周邊主要是北方少數民族的雙重壓力,并在發展道路上受到重創,但是,最終還是保存了漢民族的種族繁衍和文化的延續。
其二,結束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亂世,除去了漢民族中腐朽的內容,為唐朝盛世奠定了基礎。
漢民族通過幾百年的自我修復,終于擺脫了亂世的困擾,重新煥發了漢民族的青春,為隋唐的強大奠定了智力基礎、制度基礎和文化基礎,并最終實現了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國家的重新統一。
其三,顯示出漢民族強勁的應對災難的變革力和創新力。
通過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發展,漢民族最終重新統一了中國,并建立了強大的隋唐王朝,顯示出漢民族強勁的應對災難的變革力和創新力,說明漢民族具有持續發展的基因動力。這是源于漢民族內部“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的儒家文化基因特質。
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民族表現出來的強勁的自我修復力,證明了漢民族具有綿延不絕的心理素質和文化基因,也為后代漢民族面對更大的社會災難而奮斗不息樹立了典范。
(作者:河南省許昌市許昌學院魏晉文化研究所教授,郵編5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