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記者 崔明理
將仙人掌納入菜單
■ 本社記者 崔明理

你吃過仙人掌嗎?或者說,你聽說過仙人掌能吃嗎?
很多人難免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然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稱,仙人掌也將成為牲畜飼料甚至人類口糧的有效補充部分,尤其是在那些干旱地區。
由于干旱、土壤退化和氣溫升高等問題,人們對具有抗災力作物的需求日益加大,因此仙人掌果的栽培正在逐步擴大。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南部最近發生的嚴重干旱期間,仙人掌成為當地居民及其牲畜的食物、飼料和水的重要供應來源。有些人認為仙人掌是一種毫無價值的入侵物種,但當該地區遭受嚴重饑荒的時候,人們重新認識了仙人掌的食用價值。
糧農組織植物生產及保護司司長德雷爾(Hans Dreyer)指出:“氣候變化和干旱風險日益增加,許多地區越來越有必要提升仙人掌作為基本作物的地位。”
雖然大多數仙人掌科植物是不可食用的,但有些仙人掌則用途廣泛,特別是把仙人掌作為農作物栽培,而不是任由其在野外生長。農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與農業相關的仙人掌亞種,即梨果仙人掌(Opuntia ficus-indica)。在人工繁殖中,這種仙人掌身上的硬刺便會消失,只有在逆境——干旱情況下才會重新出現。梨果仙人掌已經在全球26個國家種植。它對艱苦條件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因此便成為有用的食物,也成為一些地區可持續農業系統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其實,仙人掌在其原產地墨西哥具有悠久的食用傳統。仙人掌莖(nopalitos,即扁平葉狀莖)的年人均消費量為6.4公斤。仙人掌通常在農場小規模種植,野外收獲面積超過300萬公頃,而且越來越多的個體農場采用滴灌技術,將它作為主要或補充作物進行種植。此外,巴西擁有超過50萬公頃飼用仙人掌種植園,北非地區的農場也普遍栽培這種植物,埃塞俄比亞提格里州的種植面積在36萬公頃左右,其中一半為經營性種植。
為了傳播仙人掌種植知識,糧農組織和國際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編制出版了《仙人掌果作物生態學、栽培和利用》。這本書包含仙人掌果的遺傳資源和生理特性,以及對土壤偏好和病蟲害風險等方面的最新理念。該書還就如何烹飪仙人掌做出了指導——在仙人掌的原產地墨西哥,當地有一些流傳了幾個世紀的烹飪方法,以及意大利西西里地區傳統的烹飪仙人掌果的做法。
本書還探討了栽培仙人掌的潛力,并指出,在突尼斯的實驗表明,同時種植大麥和具有土壤改良作用的仙人掌能夠提升大麥產量。此外,初步研究顯示,在反芻動物的飼料中加入仙人掌,可以有效減少牲畜體內甲烷的生成,從而促進溫室氣體減排。
商業化種植的仙人掌,產量會因地點、品種和栽培技術上的差異而大不相同。在以色列、意大利以及墨西哥的灌溉田,每公頃仙人掌產量超過20噸的情況很普遍,最高產量能夠達到50噸。但仙人掌在大多數干旱農區的產量較低。
仙人掌果具有特殊的光合作用,能夠讓植物在夜間攝取水分。但低于冰點的溫度會對葉狀莖和果實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盡管梨果仙人掌通常可以在高達66℃的高溫下存活,但溫度超過30℃,其光合作用就開始減慢,這也是在低緯度沙漠地區很難見到它們身影的原因。
仙人掌果能夠在干旱和干燥氣候下健壯生長的能力使其成為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仙人掌除了提供食物之外,它的葉狀莖還儲有水分,是一種植物水源,每公頃仙人掌可提供180噸水,足以保證5頭成年母牛的需要,并大大提升牧場的生產力。旱季期間,在擁有仙人掌種植園的農場,牲畜的存活率要高得多。
國際干旱地區農業研究中心駐突尼斯研究員內夫扎維(Ali Nefzaoui)表示,未來人類面臨的水資源壓力越來越大,將使仙人掌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作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