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童金健 何紅衛 樂明凱
歷史文化品牌運籌崛起
文 /童金健 何紅衛 樂明凱

提起赤壁,很多人第一印象可能是赤壁之戰。赤壁是我國著名的古戰場,東漢末年,劉備與孫權聯合,大破曹操于此,從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這段歷史。實際上,這里不僅有吸引了無數游人懷古的三國遺址,還是中俄萬里茶道源頭、最美茶鄉,茶文化茶品牌積淀同樣深厚。
11月3日,中國城商聯會長宣春雷在湖北咸寧赤壁市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茶交易會上致辭時說,5年多時間來,赤壁市委三任書記傾注了大量心血,以赤壁青磚茶為引動點,以綠色生態產業展覽交易基地為集聚點,使“赤壁青磚茶”“赤壁米磚茶”成了湖北省公共品牌,展會交易額上百億元,創造了會展業帶動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奇跡。
茶葉品牌有名的地方,往往都是旅游熱門地。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表示,茶葉是生態農產品,其品質取決于如何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與資源,赤壁生態環境優越,茶園綠色有機,旅游資源豐富,風景這邊獨好。經審慎篩選、網絡投票和專家評議,赤壁市在全國20個茶葉主產省區眾多的申報縣、市中脫穎而出,榮獲“2017年度中國最美茶鄉”榮譽稱號。
那么,游客到赤壁這個最美茶鄉能看到什么?
11月5日,赤壁市與俄羅斯多戈普魯德尼市簽署締結友好城市備忘錄。雙方約定,在萬里茶路起點與終點的兩個城市之間,持續開展以萬里茶路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
翻開中俄兩國歷史,茶葉貿易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源頭就在赤壁羊樓洞。據史料記載,羊樓洞曾是兩湖茶產業制造、集散中心,形成于明萬歷年間。在對外貿易的驅動下,羊樓洞由一個古村落“因茶成市”發展成一個工商業重鎮,于1850年前后到最盛時期,先后吸引不少國內外工商資本來此投資經營茶業,有大小茶廠和茶莊200多家,人口4~5萬人,馬幫車隊絡繹不絕,直接催生了“漢口茶港”。這里可稱為中國制茶業發展的歷史縮影。
滄海桑田,因戰亂等原因,羊樓洞昔日“煙囪林立,頗具大觀”的制茶景象不再。但與茶產業相伴而生的制茶技藝、碼頭驛站、風俗習慣等仍有實物留存。在羊樓洞古鎮的一條明清石板街上,兩邊現保存有80余處古店鋪,數十處深宅大院。這些建筑石柱大門,青磚青瓦,雕梁畫棟,屋宇飛檐,極具江南地方建筑特色。街面全部以青石鋪設,被歷代運茶的獨輪“雞公車”碾出的一條條深槽,像年輪一般對漫步于此的游客訴說著小鎮往日的繁華。
在赤壁博物館,“中俄萬里茶道”這段歷史被完整展現出來。當時,周邊各地的茶葉匯集到羊樓洞。為方便長途運輸,采取特殊工藝,被壓制成青磚形狀的發酵茶葉,經陸運裝船走長江到漢口集中,逆漢水而上到河南,經洛陽過黃河,進山西、河北入內蒙古,再由駝隊跋涉至中俄邊境恰克圖交易,一直通向遙遠的圣彼得堡與莫斯科。
如今,歐亞萬里茶道起點與終點的兩個城市“牽手”后,雙方將計劃在各自區域,合作共建兩個具有對方民族特色風情的茶馬文化旅游體驗小鎮。屆時,兩個茶葉小鎮遙相呼應,本國游客在家門口體驗異域風情,萬里茶道不再遙遠。
萬里尋茶道,赤壁借東風。三國文化和萬里茶道尋源是赤壁的兩個世界級歷史文化品牌。生態山水和農業資源為赤壁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赤壁境內107國道沿線的萬畝茶園和加工產業園區則成了赤壁茶鄉旅游的重要載體。
這里有建在茶園中的全國自行車慢行公園,沿途茶鄉風景秀美,綿延一片綠海。2016年,赤壁市引進企業投資,新建茶園機耕道2.5萬米,3.5米寬、8000米長的彩色瀝青自行車騎行道路,沿線配套開設自行車租賃、停車等服務設施以及茶藝自助坊、青磚源時光、茶園民宿等體驗項目。
2016年開春以來,萬畝茶園自行車騎行公園日接待最高游客量達4000多人,平均每天接待游客量1000人。今年再次進行升級改造,建在茶園中的集裝箱小鎮即將迎賓。據悉,這里的建筑物不打地基,采取生態循環供給,讓游客有更多時間親近大自然。
茶產業是赤壁市農業的支柱產業。據赤壁市茶產業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茶旅融合發展帶動了一批項目落戶赤壁,武漢卓爾文旅集團投資5億元的萬畝茶園之花溪茶亭休閑度假區項目全面開工;羊樓洞“世界茶業第一古鎮”項目規劃已出臺;羊樓洞茶文化生態產業園“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每年接待“茶道尋源”專線游客近20萬人次。
通過系列重點項目實施,也帶動茶園周邊鄉村旅游。浙江頤高集團“美麗鄉村”運營平臺落戶赤壁,推出“1+2+N”發展模式,兩個美麗鄉村示范項目之一的“荷色新村”已完成示范項目建設。赤壁溫泉與茶葉融合的“湯茶養生”,已成為高鐵赤壁站沿線城市白領人士追求身心放松的休閑度假方式。茶園周邊特色農家樂、民俗客棧每逢節假日也是爆滿,直接帶動農戶就業超5萬戶。三產融合發展的赤壁茶旅游業成為新增長極,2017年上半年茶旅游業營業收入達22.37億元,占全市旅游業總收入的47.54%。
茶鄉旅游重在體驗。赤壁市旅游協會相關負責人肖琦介紹說,赤壁茶鄉旅游就是讓游客深入到茶產業全過程,全方位滿足游客的需求。要尋古有古跡,要養生有茶園,既能了解傳統文化,又能看到現代技藝。要帶伴手禮,“赤壁青磚茶”“赤壁米磚茶”為國家工商總局注冊批準的區域公共品牌,曾被作為國禮送給外國政要。赤壁本地的獼猴桃、水產、竹木制品等特產也是不錯的選擇。旅游部門可提供一整套赤壁城市公共形象系統設計,供相關企業免費印制包裝使用。
羊樓洞磚茶文化被農業部授予“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羊樓洞茶”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萬畝茶園旁邊的羊樓洞茶博園,游客可以參觀現代化的磚茶產業園,在制茶車間體驗制茶馨香,看一塊茶磚是如何生產出來。隨后到趙李橋鎮參觀百年老字號企業趙李橋磚茶廠,赤壁青磚茶制作工藝被授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各個年份的青磚茶看似外表差不多,其實價值相差很大,在茶產業園,可以了解到這方面的知識。
目前,赤壁磚茶產業集群園區內的磚茶加工企業共35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和市級龍頭企業5家。磚茶年加工能力4.5萬噸,名優綠茶加工能力3000噸。已開發青磚茶、米磚茶、工藝禮品磚茶及其他系列終端產品共230余個。在赤壁乾泰恒茶業,青磚茶就被制作成糕點、化妝品等試用品待上市。
赤壁共有茶葉商標120多個,其中有“川”字牌和“羊樓洞”牌2個中國馳名商標;有“趙李橋”“松峰”“品貴”等5個省級著名商標。產品主要外銷俄羅斯、蒙古、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內銷內蒙古、新疆、北京、廣州等省區市,磚茶銷售市場份額占全國近40%。
近年來,赤壁市積極打造特色產業,以茶興旅,以旅促茶,讓茶園變樂園,讓工廠變景點,讓茶農變“導游”。赤壁市市長李朝曙表示,下一步,赤壁將始終堅持以茶為媒、巧借善聯,加快推進茶旅融合發展,努力打造百億茶業、擦亮千年茶史、重振萬里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