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
【港媒:中糧集團與美企簽備忘錄 將加強大豆貿易合作】中糧集團11月9日與美國ADM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未來進一步加強大豆貿易合作。據悉,2016年中糧從美國進口產品金額達23.4億美元,2016年中糧對美國出口產品金額為1.3億美元。
愛農人語
【玉米燃料乙醇業再迎增長期】中國科學院下屬機構近日在天津發布《中國工業生物技術白皮書暨中國生物工業投資分析報告2017》指出,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和應用國,2016年燃料乙醇產量約為260萬噸。過去幾年受制于糧食生產和玉米庫存,生產力度逐漸減弱。當前玉米面臨超2億噸庫存,作為去庫存有效途徑之一的玉米燃料乙醇行業將再次迎來增長期。
愛農人語
【2017年世界食品進口費用上漲】聯合國糧農組織11月9日發布最新一期《糧食展望》報告,預測2017年全球食品進口費用比上一年增加6%,原因包括大部分食品的國際需求增加和運費攀升。報告強調,最不發達和低收入缺糧國家的食品進口費用將呈兩位數增長,應予以特別關注。
隴原漁夫
【農業信息化進入快速發展】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指出農業信息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至2017年9月底,全國共建成運營73865個益農信息社,累計培訓村級信息員40.8萬人次,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公益服務1634萬人次,開展便民服務1.97億人次,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43.3億元。
中國新聞周刊
【外交官上門送快遞樂壞“剁手黨”,天貓生鮮的餐桌消費升級安心更暖心】聽說過外交官送快遞嗎?“雙11”在天貓下單了巴西牛肉和烤雞肉的上海周女士,幾個小時后就被巴西駐滬總領事館總領事安娜女士暖到了。安娜女士親自上門送貨,還熱情地說:“歡迎來巴西旅游,辦簽證,找我。”
人民日報
【漁夫夫妻和白鷺故事:兩次救下受傷的它,從此相依相伴】8月,四川宜賓漁夫李明友夫妻救下一只受傷險些喪命的野生小白鷺,傷好后,小白鷺不舍離去,從幾公里外放生的地方又飛回來,把夫妻倆的漁船當成了自己家。每天看到忙完回來的夫妻倆,小白鷺就高興得飛來飛去。兩個月后,有人用彈珠打傷了它,一只翅膀被擊穿,“可能它今后再也無法飛起來了。”好在,它遇到了這對"人類爸爸媽媽"。
南方周末
【海鹽試點:三權分離撬動農地入市】“很多你想都沒想到,非常有活力。”中國人民銀行海鹽縣支行副行長王欣介紹稱,家庭農場已經成為海鹽農業經營主體。這些家庭農場經營方式五花八門,有的開展自駕采摘業務;有的做起電商,在微博、微信上營銷;甚至不乏都市白領辭職回鄉“種田”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