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煥 馮然然 付璐(指導導師) 吉林大學
老年人可穿戴設備設計的研究
牛煥 馮然然 付璐(指導導師) 吉林大學
隨著當今世界老齡化日趨嚴重,而老人由于自身的狀況,學習能力弱,接受復雜的新事物較慢,可穿戴設備的出現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當今設計發展理念:小、快、久、新,這一理念針對年輕人和中年人,不適合老人。應該對設計理念做出調整,使其更符合老年人的審美。擺脫過去的“小”的造型,在顏色上推崇穩重的色彩。比如:腕表及助聽器的按鍵問題,為避免老年人手抖產生的錯誤操作,應當改變以往的造型和功能。根據人機工程學原理,提出人機對話技術改變以往的造型模式。
可穿戴設備 老年化 設計理念 智能化
在世界范圍內,老年化的趨勢都在日趨嚴重。在國內,僅從2000年到2007年,老年人的數量就從從1.26億增長到1.53億。隨著傳統的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了故鄉去大城市工作學習,這就導致了空巢老人的出現和增加。然而,老年人由于身體的原因,可以參加的活動越來越少,同時由于他們接受新生事物慢,學習能力減弱,因此豐富他們的生活就成為了一個難題。可穿戴設備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這種問題,因為這些設備通常都易于操作,功能多變,能夠極大的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本文討論了老年人對于可穿戴設備的需求,從設計的角度探討了可穿戴設備如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2.1 可穿戴設備在設計理念上的問題
現如今的可穿戴設備,設計理念的集中方向在于:小、快、久、新。也就是體積越來越小,處理速度越來越快,電池續航時間越來越久,功能上不斷更新。這些設計方向都牢牢抓住了青年人乃至中年人的特點:生活節奏快,長時間不在家,對產品的功能要求不斷提高。但是,對于老年人來說,這些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太小的設備反而不利于他們尋找,同時他們對功能的要求也沒有那么復雜。因此,現如今的可穿戴設備在設計理念上與老年人的需求可以說是背道而馳的。
2.2 可穿戴設備在造型上的問題
現存的可穿戴設備,以智能眼鏡為例,然而這對于視力不好的人來說,就很難在不佩戴隱形眼鏡的情況下清晰地看到眼鏡的顯示屏。而絕大部分老年人都有老花眼的問題,如果佩戴隱形眼鏡,又有潛在的因為忘記取下眼鏡而損害眼睛的風險。因此,公司使用眼鏡作為造型是為了使得人們在不用動手的情況下就獲得一個顯示器和感應器,這個感應器負責感應人們眼球的轉動并作出相應的反應。然而,對于老年人來說,他們絕大多數時候并不需要從顯示器上都讀取東西,所以完全可以擺脫眼鏡的局限。
3.1 設計理念的改變
誠然,考慮到大部分可穿戴設備所針對的人群,當前的設計理念是沒有錯誤的。但是同樣的設計理念用在老年人身上是不適用的。因此在設計可穿戴設備時,應該對設計理念做出調整,使其更符合老年人的審美。盡管老年人的審美也不盡相同,但是能夠購買可穿戴設備的必然是生活比較富足,社會地位較高的老年人。因此,對于可穿戴設備,應該擺脫其對“小”的追求,反而應該大氣。在色彩上,可以選用很多老年人都喜歡的暗金色或者黑色而不是年輕人喜歡的絢麗色。同時,稍微大一些的設備也能夠在紋飾上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使得設備本身的美學基礎得到升華。
3.2 設計造型的改變
功能決定了設備的造型,然而對于老年人來說,由于他們對功能的需求與年輕人完全不同,因此可以擺脫以智能眼鏡作為設備造型載體的限制。年輕人使用眼鏡是為了記錄生活:記錄生活中的精彩瞬間并發送到互聯網上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從而實現自我滿足。而老年人更多的則是希望設備本身對生活能夠提供足夠的便利。因此在功能上,對于老年人的可穿戴設備完全不需要拍照錄像等功能,相反他們更加需要的功能應該包括設備本身和其他家電的交互以及對老年人自身身體狀況的實時監控。因此,對于設備的載體可以使用類似于助聽器、腕表等,同時操作的方式可以從按鍵或者觸屏控制改為聲控,從而避免了老年人手抖產生的錯誤操作。同時相較于現在設計上的充電線的設計,無線充電能夠大幅增加設備的可使用性。對于長時間在家的老年人來說,無線充電的設備幾乎等同于無限續航的設備。
根據以上分析,針對老年人的可穿戴設備在設計上仍有極大的改進的空間:應該以大氣的設計理念作為指導并拜托針對年輕人的以眼鏡作為設備載體的造型設計。在此基礎上,使用現在流行的人機對話技術代替傳統的控制面板,避免了老年人因為視力不好以及手抖等問題造成的操作失誤從而大幅度提高設備的容錯性并最終提高老年人的使用體驗。
[1]右舍.Apple Watch銷量疲軟可穿戴設備尋找爆發點遇挑戰[J].通信世界,2015(18):17-18
[2]孔超.適用于老年群體的可穿戴設備的設計研究[J].大眾文藝,2014(8):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