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知道自己的血型是什么嗎?
血型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屬性”,它們家族龐大,已知有A型、B型、O型、AB型等。前陣子,一個新成員——A亞型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南京的一位準媽媽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自己的血型是A亞型,全世界僅此一份。看來,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血型。或許,它們還藏著不少秘密呢。
血型如此復雜,我們有必要聊一聊它們的一些事兒。
輸血是常用的急救方法。19世紀,人們對輸血充滿了熱情,因為輸血確實對某些病人有顯著的療效,但也有病人在輸血后出現了畏冷發熱、頭疼胸悶、呼吸緊促和心力衰竭等癥狀,甚至死亡。為什么輸血有時有用,有時會危害人體健康呢?
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為了解開輸血反應之謎,人們進行了各種研究,其中奧地利醫生、病理學家卡爾·蘭茨坦納首先揭開了謎底。
他排除了種族、性別、血緣差異引起輸血反應的揣測,仔細分析了因輸血反應而死亡的病人所表現出的種種病理變化,大膽推測這種病理改變是輸入的血液和病人身體里原有的血液混合而造成的。
1900年,蘭茨坦納從自己和5位同事的靜脈里各抽出一小管血液,再把每個人的血液分離成淡黃色半透明的血清和鮮紅色的紅細胞,接著在一個白色的大瓷盤中分別滴下6滴來自同一個人的血清。然后,他把從每個人的血液中分離出來的紅細胞分別滴在每一滴血清上。
頃刻間,一種奇怪的現象出現了:有幾滴血清被滴入紅細胞后,呈現均勻一致的淡紅色;而另幾滴血清卻與紅細胞凝結成絮團狀。
怎么回事呢?
蘭茨坦納又把第二個人的血清滴在瓷盤中,再把6個人的紅細胞分別滴在每滴血清上,結果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現象。
蘭茨坦納把滴入紅細胞后血清凝結成塊的,用“+”表示,不凝結的用“-”表示。當把6個人的血清按照同樣的方法試驗一遍后,他得出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結果。
他仔細分析結果,終于發現了輸血反應的根源,原來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在一起會出現不同的現象,其中包括凝血現象。這種現象如果發生在人體內,會危及生命。
血型就這樣被發現了!蘭茨坦納還把血型分為了3種:A型、B型、O型。
它們種類多
如果你認為血型家族成員只有A型、B型、O型這3個,那你就錯了!A型、B型、O型是人們的熟面孔,除了它們,血型還有很多種呢。
1902年,蘭茨坦納的兩名學生發現了AB型血型。近幾十年來,許多醫學工作者在A、B、AB、O血型的基礎上深入研究,相繼發現了其他血型,如A1、A2、A3、A4、Am、A3B、AmB等。病人如果輸了同型不同號的血液,多次輸血也會導致輸血反應。
告訴你們哦,血型內部還有小團伙。A型、B型、O型和AB型血液便是一伙的,它們構成了ABO血型系統,這種系統屬于“紅細胞型”。其他小團伙則有“白細胞型”“血小板型”“血清蛋白型”等。其中最令人討厭的是Rh血型系統。
Rh血型系統于1939年被人們發現,是重要的血型系統,重要性僅次于ABO血型系統,是人類33個紅細胞血型系統中最復雜、最富多態性的系統。它有陰性和陽性之分,大部分人為陽性,Rh陰性血被稱為“熊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