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信息鴻溝和數字瓦解(通過數字創新創造具有新價值的網絡,瓦解和取代現有的市場和網絡)正在不斷改變著社會結構。因此,只有因應時勢,充分借助現代科技,加快建設數字政府,積極推進網絡理政,才能有效實現政務服務的創新,切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第一,數字政府的涵義和本質。從概念來說,數字政府是指運用現代通信技術的政府行為,旨在為公民提供更多的服務渠道和更靈活有效的政治參與模式,通過政民互動,全面提升理政水平。《2016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強調,數字政府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推行以公眾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注重為公眾提供定制化、個性化、便捷化的服務,并且這種服務模式的創新正在改變公共部門的運行方式。
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數字政府包括四種模式:政府對政府(G2G)、政府對企業(G2B)、政府對公眾(G2C)、政府對公務員(G2E)。這四種模式具有以下共同的特點,它們體現出數字政府的涵義:一是技術特征。數字政府運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包括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和大數據計算技術等。可以說,數字政府直接依賴于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二是數字參與和在線服務。數字政府的內容包括信息、服務和管理等方面,表現形式有政府門戶網站、市長電子信箱和電子商務網絡等政務服務內容。三是行政模式重塑與部門協同治理。數字政府不是簡單地將傳統政府移植到線上,而是全面地重塑行政模式,加強各部門間的協同,全面提升政府職能。四是價值追求。數字政府建設旨在促使政府工作高效化、透明化、廉潔化,提升對公眾、企業和社會的服務質量,建設與公眾、企業和社會之間的共同體關系。
就本質而言,數字政府是把新的信息和通信技術運用到政府的全部職能之中,利用互聯網及相關技術的網絡潛能來改革政府的結構和運行機制。相比于傳統政府,數字政府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公務員素養要求不同。數字政府不僅要求公務員具備一般的民事和行政事務處理能力,以及一定的互聯網操作能力,而且要求公務員必須具備運用互聯網工作的意識、能力和素養。二是管理體系的形式不同。傳統政府的組織和管理體系是層級垂直式,存在的主要弊端是金字塔式程序危害民主決策,并且,它所提供的服務和反饋比較緩慢。數字政府有助于形成扁平式、網絡化的組織和管理體系,既促進民主決策的效率,也提升服務質量。三是行政業務流程不同。傳統政府機構龐雜臃腫,業務流程復雜繁瑣,導致辦事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較高。數字政府由于信息通信技術具有的信息豐富、傳遞迅捷、形式靈活等特點,使各個部門之間無須經由中間部門而能直接對話,達到精簡業務流程、提升政務核心執行力的目的。四是政民互動方式不同。數字政府通過網絡、手機客戶端等公布政務信息,公眾通過電腦或手機了解和參與政府的決策,并監督政府的工作,這種互動方式高效、迅捷。五是政府職能目標不同。數字政府推進政府職能從“管理型”轉向“服務型”,有效提高公民政治參與度,提升政務公開和民主監督力度,抑制行政腐敗現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降低政府工作成本。
第二,數字政府的目標是實現網絡理政。新形勢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提出新挑戰:數字鴻溝加劇貧富分化、輿論議程由傳媒設置轉向網媒設置、社會治理從一元自治轉向多元共治,這些挑戰可謂是前所未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明確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這一論斷深刻地揭示信息化與現代化的內在關系,網絡理政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未來方向。
建設數字政府,就是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信息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一是政府通過加強和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落后地區的公眾信息素養和數字技能,確保落后地區公眾能公平地獲取信息資源,縮小數字鴻溝,實現數字公平與經濟公平。二是政府通過建構正面形象和話語影響,抵制網絡謠言以引導社會輿論健康發展,維護網絡安全和政局穩定,在輿論生態轉向中建設好輿論環境,規范重要輿論議程的設置。三是政府通過結合網絡社會的自治和共治的特點,推進網絡社會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管,避免監管不力和公共安全問題,實現網絡社會的善治。四是網絡理政和以法治國猶如國家治理的雙輪。唯有堅持雙輪驅動,才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適應時代要求,可持續地將制度優勢和技術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我國政府和智庫已意識到網絡理政的重要性,并且已開展探索和研究。例如,2011年,國務院依托數字政府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試點單位多達100個。2016年,“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信息惠民試點,簡化優化群眾辦事流程,改革創新政務服務模式,暢通政務服務方式渠道。近年來,成都市委市政府率先推動“網絡問政”向“網絡理政”轉變,積極嘗試“雙向互動、雙線融合”,探索社會協同的新機制。
可以說,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網絡理政是一條必由之路。但是,我國在網絡理政建設的理念和具體舉措等方面距離排名靠前的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并且,根據國際經驗,隨著網絡理政進程的不斷深入,深層問題就會逐步凸顯出來。諸如整體協同不力,容易形成信息孤島;傳統治理模式根深蒂固,政府容易沿襲重管理輕服務的做法;相關立法滯后,公民私人信息和政府信息安全容易受到侵犯。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結合我國的國情和網情,我國的網絡理政建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堅持頂層設計。建立科學的數字政府建設體制,注重統籌規劃,重視績效評估;推進與網絡理政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加強技術創新。積極創新信息技術,將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最新技術運用到網絡理政之中,為人民謀取最大的數字福利。三是推進網絡決策。通過互聯網技術不斷優化決策程序,全面提升公眾參與民主決策的效率和質量,從而不斷深化公共領域的改革。四是緊抓數字民生。通過解決數字民生問題和提升數字民生質量,使政務服務和政民互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