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教育系統把貫徹落實全市“兩會”精神作為當前首要政治任務,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促進教育發展的堅強保證,深入推進教育均衡化、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聯動發展,以思想領先帶動工作領先,加快推進“學有良教、品質卓越”進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第一,聚焦從嚴治黨,教育良好政治生態持續發展。
全市教育系統對照《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要求,抓實抓牢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
強化主體責任,建立機關、直屬(直管)學校(單位)黨委(總支、支部書記)聯述聯評聯考機制,抓好基層黨支部書記這個“牛鼻子”。
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通過“三分類三升級”排查工作、三項整改“回頭看”督查工作、“五個三”分類整改專項整治工作,分門別類建立問題臺賬,制定整改措施,列出整改時限,以“學”促“做”。
召開全市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視頻會、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工作聯席會、市屬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全面布置、縱深推進從嚴治黨各項工作。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機制。
進一步深化作風建設。建立起局領導聯系區(市)縣、機關處級干部學校蹲點、普通干部“學校日”等工作機制,打通機關與基層的“最后一公里”。
第二,從嚴治黨引領從嚴治教,成都教育成績斐然。
普惠性學前教育加快發展。發布《成都市學前教育發展報告(2015年)》,學前教育資源總量連續兩年實現供大于求。全面建成公辦幼兒園317所,業務培訓100余名無等級幼兒園園長。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嚴格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制度,擇校率連續5年持續下降。制定消除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專項規劃,加快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制改革,進一步提升名校集團發展水平。
深化區域教育聯盟發展,新增跨區域領辦托管學校18所,1000余名干部教師跨區域交流。推進二三圈層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網班建設,對50所薄弱初中學校開展精準扶薄。
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凸顯。實施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行動計劃,示范性普通高中占普通高中65%。應對新高考改革,學校開展選課走班教學。組織“一師一優課”曬課。普通高考成績再上新臺階,在全省文科、理科前100名中,成都分別占43.6%和52.5%。
職業教育服務顯著增強。推進國家職教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推進“3+N”中高職集團化辦學,加快11個特色職業院校、國家級職業教育數字化校園試點學校等建設。組織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市中職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高等教育和終身教育快速發展。實施高等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建成5個市民終身學習體驗中心,推出10門國家級和20門市級社區教育特色課程。
民辦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發展。指導20所民辦學校加入全市統一網上報名系統,提供初中學位12660個,提供普通高中學位數9000余個。加強民辦學校辦學資金動態監控,落實民辦學校公示公告和信息公開制度。
教育科研及安全更加凸顯。榮獲3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省級課題推薦立項25項,啟動學校安全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試點,通過安全教育平臺對167.2萬名學生開展學校和家庭安全教育。榮獲安全教育試驗區“全國示范單位”。
全面推進依法治教。編制“七五”普法規劃,推進“法律進學?!?,創建依法治教示范校。組織27萬名學生參加首屆全國青少年學生法治知識網絡大賽。加快中小學章程建設,確定50所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試點學校。
第三,以建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堅持教育綠色發展。
編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學生基礎素養讀本》,編印《未成年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基地版圖(第二輯)》。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周,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開展少年兒童經典學習展示系列活動。印發《成都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輔導室)建設標準指南》,開展首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建設。
體育藝術教育顯著增強。178所學校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金牛區、成華區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在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得4個一等獎;在全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現場會作經驗交流。
與世界教育對話不斷加強。建立“互聯網+友城學校”對話機制,推進中英、中美校際連線。成功舉辦都江堰國際論壇、亞洲教育論壇等國際會議,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成都宣言》,召開中德(成都)職業教育聯席會議。組織干部教師近500人赴國(境)外參加培訓,選派一批漢語教師(志愿者)開展漢語國際推廣。深入推進“家在成都”工程,開展外籍人士免費中文培訓。在蓉外籍人士子女和港澳臺籍人員子女隨班就讀,入學機會實現度達100%。
第四,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根本,不斷增進群眾獲得感。
教育惠民工程持續保障。投入21億元實施義務教育免費、中職教育學費減免和幫困助學等,受助學生累計達165萬余人。新增“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宏志助學金”及“成都戶籍中職學生免住宿費”3個教育資助項目。義務教育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7%。妥善解決36.5萬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
新型政民關系初步構建。取消3項審批事項,下放民辦教育機構(中等)設置審批權限。完善教育咨詢知識庫、啟用教育呼叫中心服務熱線。主動公開8326條政府信息,完善網上辦事服務。
教育學位供給力度加大。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位調研和需求分析,進一步優化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加大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增公辦和公益性幼兒園110所,新增學位3.9萬個,全市公辦和公益性幼兒園學位覆蓋率達85%,順利完成第二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目標。
教育精準扶貧扎實推進。選派290名優秀干部教師赴民族地區支教。幫扶1024名藏區“9+3”學生就業。啟動援建甘孜縣拖壩鄉中心小學綜合樓等4個項目。舉辦普通高中甘孜班、內地民族班。加快推進精準幫扶點簡陽市教育“全面改薄”項目,推進成簡教育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