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綠色發展目標,成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了“生態建設與生態修復”專項規劃,強調要在市域內構建“兩山兩環、兩網六片”的生態安全格局,加快推進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城市水系保護等重點任務,提出了成都可持續發展模式。在不久的將來,成都良好的生態環境,將給市民帶來更多綠色福利和生態福祉。
第一,規劃引領,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綠色發展動力。
堅持規劃引領作用,對成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成都結合實際,積極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等“多規合一”,建立統一銜接、功能互補、相互協調的規劃體系,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同時,對全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主要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措施進行了全面梳理,系統謀劃環境保護重大政策、重大措施和重大工程,出臺《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實施意見》的責任分工方案,建立市級領導、有關部門和區(市)縣共推綠色發展的責任落實體系,堅持可量化、可操作、可評估、可考核的原則,編制《成都市生態文明建設2025規劃》《成都市環境總體規劃(2015-2030)》和相關年度計劃,積極由傳統治污向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治污轉變,引領綠色發展和生態環保工作可持續發展。
為增加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動力,成都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通過探索企業環境污染責任險,構建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機制體系,深入研究排污權交易等經濟政策手段,強化企業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意識;通過探索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體系、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好主體功能區規劃工作,鎖定發展邊界,絕不無限制擴張,該擴張的地方有序擴張,不該擴張的地方有機更新,實現生活、生產和生態空間的和諧相融;通過建立鄉鎮(街道)環保機構,并延伸到村、社區,使生態環保工作延伸到了“最后一公里”;制定考核激勵辦法,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工作。通過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生態環境管理新體制機制,為增強綠色發展和城市建設打好了生態環保基礎。
第二,突出重點,問題導向,持續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戰役。
樹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重要支撐,也是其內在要求。近年來,全市突出問題導向,扎實抓好重點領域污染防治。
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面,全市建成區內累計淘汰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365臺,提前完成三年(2014-2016)累計淘汰75%的目標;中心城區120個建筑工地實現揚塵在線監測,淘汰黃標車5453輛、老舊車20629輛。下一步,將持續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推進金堂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繼續實施典型行業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推廣使用國Ⅴ汽油和柴油,去年年底前已全部淘汰黃標車;深化揚塵和餐飲油煙控制,郊區(市)縣建成區內中型以上餐飲企業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設施。
在水環境治理上,相繼出臺《成都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實施《成都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工作考核激勵試行辦法》;繼續實施主要河道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督促區(市)縣加大水環境治理工作力度;以府河、江安河、新津南河、毗河、鹿溪河流域整治為重點,采用隨機抽查方式開展涉水企業專項執法工作和中心城區飲用水源保護專項行動,加快飲用水源安全防護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在岷江上游來水同比減少的情況下,岷江、沱江等主要河段水質基本保持穩定,飲用水源達標率保持100%。下一步,將制定氨氮、總磷等主要污染物削減方案,深化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健全水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強化對各區(市)縣政府水污染防治目標考核;加強飲用水源保護,保障飲水安全。
在土壤治理上,加強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宣傳貫徹,啟動《成都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編制工作;開展10個涉重金屬企業搬遷地污染調查評估;完成8個工業企業周邊土壤風險點位布設。加強工業污染治理,深入推進重點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做好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啟動13家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有機肥廠建設等污染治理項目。下一步,將及時出臺方案,指導全市科學有效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三大戰役”的全面實施,不僅有針對性地解決了“生態環境短板”問題,還持續增加了成都生態產品的有效供給。成都還將以“三大戰役”為抓手,以項目促治理,計劃推進55個治理項目,為早日實現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生態愿景而努力。
第三,強化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切實提高全民綠色生態意識。
成都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強調要在市域內構建“兩山兩環、兩網六片”的生態安全格局,而早在規劃出臺前,成都已經啟動了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2009年,啟動龍泉山生態修復工程;2015年后,提出龍泉山生態提升工程;2016年5月,簡陽劃歸成都代管后,有了通盤建設龍泉山生態的基礎,成都開始謀劃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這意味著,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以及在龍門山脈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已成為成都提升“兩山環抱”生態屏障的主要抓手。目前概規初步確定整個項目按照生態優先的原則進行建設,涉及山體面積1053平方公里,并打造以三岔湖、龍泉湖、翠屏湖等為代表的都市濕地公園群,云頂山森林公園、龍泉山麓森林公園等森林公園群,以及一系列現代生態農林產業區、景觀提升、高端旅游等項目。同時,成都將大力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
此外,為增強群眾對環境的獲得感,成都還將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快構建監管統一、執法嚴明、多方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培育和弘揚綠色低碳文化,倡導低碳出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文明行為和生活方式,讓更多人主動關心、支持、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描繪城市美好藍圖不斷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