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母體”巴塞爾藝術展在全球范圍內的專業度和權威性,每年香港展會的到來都會成為這座城市的火熱文化盛事:展會里成百上千的藝術作品、香港各大畫廊場外同朝舉辦的各類展覽、城市中的周邊活動,都令人應接不暇,一場因藝術而引發的討論再次成了拿球藝術界和香港城市里的熱點。“我們把拿球最優秀的一批藝術家、畫廊、策展人和藝術作品都帶來香港,它們都與時下的社會文化、政治歷史息息相關。”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AdclineOoi)說道。
這場藝術展會已經超越了小圈子的共鳴,空前火爆的門票銷售狀況、提前發放完的幾千張VIP卡,都完爭出乎組織方的意料。而在公眾開放日的第二天下午,球星大衛貝克漢姆的造訪更是給展會增添了超越藝術本身的大眾化娛樂氣息,更不用說貴賓預覽內朝間前來挑選藝術收藏的名人明星們了。這也讓人們在提到“香港巴塞爾”時,不僅僅止步于藝術作品和專業知識的探討,它更像是一種關乎社會現象、城市話題的集合。
亮眼的銷售數據成了人們熱情投身藝術的最佳佐證:自立方畫廊帶來了藝術Theastcr Gates價值70萬美元的作品,在VIP首日的5小時內被迅速售出。比利時藝術家Lue Tuymans受到卓納畫廊(David Zwirncr)的邀請,不僅為香港展會特地創作了3幅新作,還親自抵港,參與到這場與藝術有關的對話中。他把自己在旅行中拍攝到的手機肖像照片作為靈感,創作出兩件與女性有關的肖像作品C和K,來源生活,更關乎藝術。這兩件作品也在短短幾小時內,分別以150萬美元的高價成交。長征空間、空白空間等亞洲畫廊的優秀代表也在展會期間賣出了很好的成績。
展會中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242間頂尖畫廊拿出了“看家本領“,29間首次參展的畫廊也為展會帶來新鮮空氣。“在香港展區,為了保證50%亞洲畫廊的參展名額,另外50%留給歐美畫廊的展位競爭尤為激烈。歐美畫廊們為了爭取到寶貴的名額和展位,都拿出了最高級別的藝術作品。”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解釋說,歐美畫廊的這一番“絞盡腦汁”也恰好從側面促進了香港展會的精彩程度和作品質量的優異性。世界知名的里森畫廊(Lisson Gallery)今年恰逢50周年,它們不僅為香港展會帶來了Anish Kapoor.Julian Opie等藝術家的最新作品,還邀請到畫廊的全球總監AlexLogsdail、全球策展總監GregHilty,以及藝術家Rran Gander親臨現場,并透露里森將在全球范圍內舉辦50周年慶展覽項目。
而在由17件藝術品組成的大型互動裝置單元“藝聚空間”里,觀眾們更是體驗到藝術與公眾、與空間產生的互動和樂趣。臺灣藝術家何采柔在會場里營造出“實驗戲劇”的體驗效果,她的作品On the second day,Saturday,your three minutes放大了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儀式,令人反觀我們容易忽略的細節。新西蘭藝術家Michael Parekowhai的裝置Putto,歡迎觀眾們與小天使合照留影,留下一份藝術記憶。
“策展角落”是2017年引入的全新單元,這個來自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展會的獨立板塊,像是畫廊為旗下藝術家在展會中舉辦的迷你個展。參與畫廊在自己的展位中拿出一塊自留地,比如佩斯畫廊在展位的某iN為觀眾集中展示幾件來自藝術家仇曉飛的作品。與此同時,佩斯在其會場外的香港空間中舉辦了仇曉飛個展,可謂交相呼應。
會場外,各大國際畫廊的動作更是精彩不斷。世界排名第一的高古軒畫廊同期舉辦了瑞士藝術家Urs Fisher的個展,畫廊所在畢打行大樓畫廊云集,一度在3月20日晚吸引到世界各地的藝術貴賓蒞臨“開幕之夜”,為巴塞爾的開展進行預熱。更令人期待的是,在紐約、倫敦都占有一席之地的卓納畫廊也將于明年年初,在中環新落成的H Queen’s大樓里迎來全新的香港空間,為居住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帶來更為豐富的藝術體驗。
因為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到來,濃郁的藝術氛圍還滲透進生活中的零星點滴:藝術家伍韶勁(Kingsley Ng)為展會創作的特殊項目《二十五分鐘后》改造自兩輛老式香港“叮叮車”,游走在上環、灣仔和銅鑼灣一帶。置身其中,好似穿梭回舊時光一般浪漫;在太古廣場購物的游人,可以近距離感受到德國藝術家JuliusPopp的大型水滴式裝置BIT.FALL“墜落”的魄力;香港半島酒店第三年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A)合作,邀請到英國殿堂級藝術家Michael Craig-Martin在酒店前庭“安插”一只明亮的燈泡,為尖沙咀地區“增光”;就連時裝品牌也順勢湊個了熱鬧——GUCCI在以香港文化、創意元素著稱的PMQ元創方舉辦了多媒體藝術展覽,以藝術的方式演繹時裝品牌的另一番精彩,也給城市帶來了別樣的歡騰。或真實、或虛幻的藝術雖然是一門“奢侈的生意”,但它也在無形中為香港留下印記,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