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當獨立影院Curzon的創始人HaroldWingate先生嘗試把冷門影片引進到英國時,沒人曾想過他的這份堅持會令Curzon成為現如今倫敦最熱門的獨立影院,代表著先鋒、時髦的文藝院線文化。
2017年初的北京,設計師兼聯合創始人嚴大發把很多人心中關于倫敦的這份記憶,復刻到三里屯太古里的北區,取名CINKER PICTURES——三克映畫,“在這個項目里,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倫敦的獨立電影院Electric Cinema和Curzon。它們帶給我很多概念性的啟發,每次去倫敦,我都會在那兒看一場電影”。
CINKERPICTURES包括餐廳、酒吧和影院三部分,相互連通又各自獨立。入口處柜臺后的侍者,仿似《布達佩斯大飯店》中Tony Revolori所飾演的紫色制服門童,古靈精怪,給人時光交錯的穿越感,Ticket Office的標識與當日放映的影片海報被輔以金色窗框,質感十足又不乏心意。伴著以金色、香檳色和深紅色為主色調的視覺體驗走入其中,首先看到的是主打現代歐式菜系的餐廳和酒吧,相較于適合Fine Dining的整體環境,菜品部分顯得輕松、隨性,“我們邀請到由瑜舍(The OppositeHouse)前餐飲總監Milan參與的餐飲公司CakeShoD提供餐食方面的指導,希望打破環境和菜品之間的傳統聯系。”嚴大發解釋道,餐廳、酒吧和電影院各司其職,又同時融合成一個全新的社交平臺。
餐廳選用的音樂也是新舊搭配、中西結合,有偏古典的,也有時髦的。“從Cold Jazz、Soul、Funk到80'sPOP,再到新時代的NeoSoul、ContemporaryR&B和Hip-hop都有涉及,在我們的歌單上能同時聽到ChetBaker和ChetFaker。”嚴大發說,復古風格的餐廳、酒吧和VIP室都使用著來自硅谷、足以代表數字音樂時代的SONOS-~響系統。
與餐廳一墻之隔的影院,可以說是國內第一家藝術、獨立影院與商業化結合的嘗試,區別于大眾院線的排片,30多個座位的設置更具私密性,舒適的皮質沙發與腳凳配合雞尾酒取代了傳統影院座椅,更像是精致、小范圍普及的一家電影沙龍,觀眾們在電影世界里盡情享受著他們對世界的好奇。來這里進行消費的人群更注重獲得一種文化體驗,不僅僅是吃一頓西餐、看一場電影而已。
CINKER PICTURES還特別設有會員制,算是對顧客興趣愛好的尊重和消費習慣的培養,他們希望能吸引到真正喜歡這個調性的群體,但選擇的影片并不只針對小眾,像是為更好的文化感受在推廣。微信公眾號上會有當日影片的介紹,以及來自三克映畫看待某部電影的獨特視角,觀眾們可以直接用微信購買觀影套餐。
這個項目的參與者中不乏曾做過大眾院線的韓春暉,正是緣于合伙人們對電影的這份共同愛好,才讓CINKERPICTURES成了一次非常勇敢的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