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錢塘本地居民來說,“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似乎是一種標準生活日常景觀。不過,作為“新杭州人”的代表,已在杭州居住多年的設計師陳飛波把自己的第二個家安在了錢塘江南面的濱江新區。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未開墾的荒地,就像每一片亟待被開發的城市新興區域一樣,新區中沒有了舊日湖邊的浮光魅影,倒是充滿了現代人文城市生活的新式“詩情畫意”。
“不知不覺,我們很多朋友都搬到了這附近,平時進出能碰到很多熟人,也經常一起喝酒聊天,甚至還一塊兒開店。住在這里既能保有自己的獨立性,也方便與圈內好友交換想法。”陳飛波告訴我們。還沒走進他家的小區,我們就在門口看見他為杭州家具界領軍人物吳永紅和包冰設計的餐廳食課,一旁還有他和好友Amber創辦的美式古董家居集合店ABC,再過去是吳永紅和包冰共同創辦的家具店UTT……“這些不僅構成了濱江新區相較杭州老區不一樣的社區生態,也是很多新一代杭州人在生活上的追求體現?!?/p>
而陳飛波自己也在他的這套第二居所里實踐著他對生活的追求。當我們推開陳飛波家的大門后,迎面而來的客廳里大片綠色、紫色、金色……令眼睛一時有點兒應接不暇。原木、絲絨、銅……各種質感的材料營造出一個觸感豐富的世界。原有的墻面被陳飛波剝去,露出了斑駁的混凝土,各種色彩和材料的碰撞便在這大片粗獷的水泥墻的映襯下獲得了一種巧妙的平衡。還未細看,就已經深深感受到空間中彌漫著的主人對于生活的滿滿熱愛。陳飛波笑著告訴我們,小孩和老人都住在別處,這處第二居所正是他和太太的私人空間,也因此大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生活方式來。
陳飛波歷時多年細心收藏的各種心愛物件為居所增添了時間的溫度,也烘托出他個人審美的趣味??蛷d正中位置放著芬蘭設計大師約里奧·庫卡波羅(Yrio Kukkapuro)最著名的那把卡路賽利(Karuselli)椅,未來感十足。與之相望的棕色大理石茶幾上放著陳飛波從京都、浙江等地收來的古樸茶碗,一旁邊幾上擺著裝飾藝術風格的玻璃器皿。“新一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微妙地變化,生活中產生了更多東西融合。我們喝威土忌、抽雪茄,但家里也少不了一套考究的茶具。這種直抵內心深處的東西是誰也逃不掉的?!?/p>
生于舟山、成名于杭州的陳飛波身上有著江南文人不緊不慢的寫意氣質,在他看來,無論設計還是生活,一切都可以多一點“游玩”的心態。就像他在外出差,一定會把公事變成一場有溫度的旅行,“在當地一定要找好吃的館子,工作起來才更有效率!”在多年對材料的研究和把玩中,他也愈加偏愛純天然的“基本款”,“我喜歡出品后即有用舊感的設計,它很真實,讓使用者和空間少了最初那個互相‘客套’的階段,直接開始了有故事的新生活”。就像自己只去熟悉的地方吃飯一樣,開放式廚房的水槽在貴州手工打造,因為那里有他熟悉的匠人;用木頭和銅這樣充滿情感的材料來為自己的居所增添質感;又用黃銅勾出水磨石地面及墻面邊縫,不著痕跡地顯現著歲月的痕跡……而在衛生間里,他囤積了上百瓶Aesop洗護用品,這并非為了趕時髦,而是因為品牌不在動物身上測試產品,讓自己和信佛的太太很是認同這種價值觀。無疑,他所提到的那種“真實”更多是一種內心指向。生活永遠是先有方式再有風格,這不僅是陳飛波一直以來的設計主張,也是他對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