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大常委會11月27日召開了《山西省科技創新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新聞發布會,《條例》于今日起正式實施。
據了解,《條例》已經于9月底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共八章三十七條,在突出政府引導功能、強化企業主體作用、加強平臺與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規定,并且把創新券制度、成果轉化引導、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改革等具有山西特色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規條文。
《條例》明確了政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職責,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完善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引進政策,為創新型人才在企業設立、項目申報、科研條件保障、崗位聘用以及出入境、戶口或者居住證辦理、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
在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方面,《條例》規定省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分類評價制度。發揮政府、市場、專業組織、用人單位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基礎研究人才以同行學術評價為主,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以市場和社會評價為主。
在明確高校人才培養的創新創業導向方面,《條例》規定高等學校可以整合校內資源,建設科技產業培育和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各類基地,并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和企業孵化服務。
此外,《條例》允許科研人員離崗創業,進一步發揮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作用,規定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經本人申請并由所在單位批準,可以離崗創辦企業或者到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條例》加大對職務科技成果的獎勵力度,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可以采取成果入股、折股或者收益分成、股權獎勵等方式對完成職務成果的科研人員進行獎勵。
《條例》細化了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扶持措施,規定省和設區的市兩級政府每年可以安排一定數額的科技創新券,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購買創新服務、開展技術合作。
為保障《條例》的實施,11月13日,省政府出臺了《山西省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二十四條”,加上省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出臺的《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方案》《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見》14個配套文件等政策,山西省已經構建形成促進科技創新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打出了營造最優創新環境的“組合拳”。《條例》全文見今日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