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亮從事數控機床維修十多年,始終堅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總結,提高專業理論和業務水平,刻苦鉆研,大膽創新,善于思考,勤于動手,具有高超的數控及自動化控制設備故障診斷技能。他尤其能將精密數控機床和自動化設備的操作及生產加工工藝與維修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分析問題,解決了許多嚴重影響公司生產科研進度的設備擋手難題,確保了多項生產任務的完成。同時,他還總結出了“實操+工藝+維修”三結合的維修工作法。
中國兵器淮海集團有許多數控機床,受許多原因的制約,在維修中缺少必要的技術支持,有些復雜問題不僅涉及機械、電氣、液壓、材料、光學、PLC邏輯控制等多門學科,而且往往還涉及計算機軟件問題,而這些問題經過陳培亮的不懈努力最終得以修復。
記得有一次,有5臺機床由于生產廠家設計、制造的缺陷,導致機床長期不能正常使用,嚴重制約了生產,公司決定對這5臺數控車床刀塔進行升級改造以解決這一擋手問題。陳培亮接過任務,二話沒說,一頭就鉆進了資料里。先后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通過查閱資料和充分調研,他大膽選用國內新的刀塔并對設備的硬件和軟件進行了重新設計,就使總價值300余萬元的設備全部“起死回生”,正常投入了生產。這項創新成果獲淮海集團公司科技進步與管理創新成果二等獎,并探索出了數控機床自主改造設計、制造的創新途徑。
還有一次,某進口數控旋壓機由于元器件老化、NCK等核心硬件發生故障,造成了軟件數據丟失,嚴重影響了產品零件的生產。在修復好硬件后,軟件的恢復成了擺在面前的難題。由于該設備仿形加工軟件是該公司的專利技術,其數據恢復必須有授權密碼,而這個密碼設備生產廠家對外是保密的。如果請原廠家工程師現場服務,需要先預付對方維修服務費12萬元,而且兩個月之后才能來,公司生產任務等不起。陳培亮經過不斷的琢磨,用互聯網進行遠程密碼授權,但新的問題又來了——如果采用互聯網就必須專門為3臺設備架設外網通訊線纜,開通互聯網,這樣也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和較長的時間。最后他通過反復測試,成功利用手機WiFi熱點和一臺手提電腦,解決了遠程密碼授權傳輸,修復了3臺設備,確保了公司產品任務的順利完成,為公司直接節約維修服務費用12萬元。
據了解,由陳培亮牽頭完成的“某車削中心刀塔鎖緊機構改進”“小孔研磨機電主軸改進”“數控外圓磨床砂輪主軸承結構改進及十字交叉滑軌精度恢復”“加工中心NC系統鍵盤及顯示器改造”“數控車床刀塔升級改造”等多項創新項目先后在集團公司科技進步與管理創新成果評選中獲獎。
工作態度決定事業成長的高度,精是陳培亮對工作質量的基本要求。為此,他多年養成了為所有維修過的設備建立終身檔案的習慣。對設備發生故障的時間、現象、原因分析、處理過程及更換的部件、修復時間、費用等等都作了詳細記錄,為設備同類故障提供了參考,大大提高了故障診斷的速度,縮短了維修周期,這樣不但每年可為企業直接節約設備維修和服務費用百萬余元,而且及時使設備恢復正常運行,確保了企業重點軍品生產、科研、實驗、工卡量具等重要零部件加工任務的順利完成。
作為中國兵器集團的關鍵技能帶頭人、淮海集團公司數控設備維修的領軍人物,陳培亮深知眾人劃槳開大船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他充分利用技能大師工作室,積極開展“攻關、創新、傳藝、交流”活動,努力做好“傳、幫、帶”工作?!斑@是技能大師的職責所在。”他告訴《科學導報》記者。
淮海集團是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的具有高級技師、技師和高級工等職業等級技能鑒定資質的單位。多年來,陳培亮兼職淮海集團公司數控機床維修和操作的培訓教學工作,以“數字化制造培訓基地”為舞臺,利用所擁有的20余臺套數控機床教學設備和計算機仿真教學室,先后培訓技能人員600多人次。有13名學員成為了淮海集團公司的關鍵技能帶頭人和技能骨干,1人獲得了第六屆山西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數控裝調維修工的第一名,1人獲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第五屆全國中國職業技能大賽山西賽區的第一名,并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和“三晉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山西省國防科技業舉辦的職工技能大賽中,陳培亮作為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的教練,帶領4名參賽選手,一舉奪得團體第一名,4名參賽選手中,2人獲得個人并列第二名,1人獲得個人第三名。
如今,陳培亮已經被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華北機電技術學校、長治市高級技師學院聘為專業外聘教師,還獲得了山西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數控裝調維修工和維修電工兩個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資質,并連續兩屆擔任中國技能大賽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山西省省隊教練,在他的培養下,數名淮海職工拿下全國大獎。
當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企業更需要發展工匠精神,無論對于個體,還是對于企業,工匠精神都是一種品質,一種文化,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