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物流大數據平臺,菜鳥驛站創業以來,一直推動快遞末端優化。除了社區驛站,校園驛站是菜鳥網絡創業的另一大重點。目前已覆蓋全國將近1800所高校。
“菜鳥驛站請您在17:00前憑提貨碼至藥科大學東100米處領取您的包裹。”關林說,他的創業故事便從這樣一條每日會重復發幾百上千條的短信開始。那個坐落于藥科大學東100米處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便是他夢想的發源地。
2012年6月,關林從吉林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畢業,并于同年考入遼寧省物測勘察院。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背景下,關林毅然辭去了工作,走上了創業之路。201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關林承包了遼寧本溪高新區中通快遞,跟小麥公社合作解決大學投遞難問題。
2015年創業的菜鳥驛站給關林帶來了欣喜。
關林有兩年多快遞行業的經歷,在對菜鳥驛站充分了解后,2015年8月與菜鳥驛站合作正式進入藥都大學城。
關林說,他入駐藥科大學,是菜鳥驛站開始的第一步。通過與學校的溝通,他在藥科大學里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個地方。“雖然驛站空間很小,但是在我的心里卻很大,大到可以裝得下我的夢想。”
但是,出于對校園安全防護的考慮,經常聚集了大量包裹的菜鳥驛站必須走出校園。關林負責的菜鳥驛站在2015年11月搬出了藥科大學。
“我依舊記得那幾天,天格外得冷。因為是‘雙十一’,快遞數量是平時的三倍,我和工作人員冒著寒風,跑了遠路,頂著大雪在學校門口送了整整一周的快遞。”關林感嘆道。
所幸的是,一周后關林在學校旁找到了一個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裝修,訂鐵架,給包裹編號一個一個錄入信息……一切仿佛回到了起點。
如今,關林的菜鳥驛站小屋從不足30平米擴大了4倍,業務量達到了日均3000件快遞的處理量。關林的創業故事正在大學里被復制和提升。
去年10月26日,菜鳥網絡與華東理工大學達成校企戰略合作,同時啟動了全國首家菜鳥驛站+眾創空間校園綜合服務中心,與高校共建校園智慧物流平臺。
在上海的華東理工大學校園里,24個集裝箱搭出上下兩層,組成一座有著鮮艷外觀、設計感爆棚的建筑。房子上層共420平方米,與學校合作引入學生創業團隊,用來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其中包括創客圖書吧、交流路演區,為學生電商創業團隊提供集中化的辦公場所,增加創業團隊間交流機會,營造濃厚雙創氛圍;下層300多平方米,用智慧物流方式來解決校園快遞難題,也為學生眾創提供實踐基地以及實訓崗位,上下兩層共同形成了菜鳥電商產業園的微縮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