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80年代,施雅風發動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問題的討論,他與若干同志一道,較確切地提出了對廬山第四紀冰川的否定意見。關于中國東部是否有第四紀冰川發育的問題,在中國地學界曾有過長期的爭論,而對地貌和沉積物成因認識的差異,正是這個問題的主要癥結所在。
李四光從20世紀20年代起,力主中國東部許多中低山地,如廬山、黃山、北京西山、太行山等都發育過冰川。當時就引出了許多不同的意見,這些爭論延續了50余年之后,分歧又有了新的變化,并廣泛地涉及到第四紀古地理的各個領域。
施雅風雖是現代冰川學專家,但他對古冰川學的研究也有很深的造詣。在中國東部是否存在著第四紀冰川的認識上,他深受竺可楨的影響。1970年,竺可楨在給他的信中說道:“實際東亞大陸氣候冬天少雪,夏季溫度高而多雨,除高山而外,第四紀時代冰川很不易成立。”這個觀點與李四光關于中國東部許多中低山都存在第四紀冰川的意見是不一致的。
1980年6月,施雅風與許多冰川地貌學家同去廬山作短期考察后,認為李四光用冰川成因解釋侵蝕和堆積的現象是不合適的。像廬山山麓所見的大小混雜,無分選的泥礫堆積,如以泥石流成因去解釋當更優于李四光用冰川成因的解釋。再則,他認為從氣候學上來說,廬山若有冰川,那么夏天必須下雪,而7月下雪就意味著當地溫度要下降16攝氏度之多,然而從中緯度來講,降溫幅度不可能有這樣大。另外,他又從孢粉的鑒定去進行分析,由此推知,當時實質上為暖性植物,因此,在廬山形成冰川也是不可能的。他以上的這些論點,使得關于廬山冰川的爭論出現了新的局面。
經過對廬山的考察,施雅風公開撰文《廬山真有第四紀冰川嗎?》,又聯合許多專家學者對南起廣西,北至大興安嶺,西至西螺髻山,包括廬山在內的廣大地區進行考察,最終結論是中國東部地區除了少數高山有確切的第四紀冰川遺跡外,李四光所說的中低山地卻沒有。施雅風和其他30多個研究者合作撰寫了60萬字《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與環境問題》。譚科 高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