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即時通訊、雙向互動、海量存儲等特點對于電視節目來說,帶來的不僅是內容生產的優化升級與受眾互動模式的轉變,還有傳播格局的擴大、傳播途徑的增加以及傳播方式的改變。在這種傳播生態發生劇烈變化的情況下,制作方為了獲得更廣泛的受眾面和更強的受眾黏性,也應與時俱進,積極調整宣傳思路,通過“兩微一端”宣傳矩陣、網絡同步直播等多種方式,實現文化類節目的影響力、傳播力呈幾何級數的擴大。
浙江衛視的《漢字風云會》制作了多個短視頻節目“考你個字”,每條視頻都有上千萬次的點擊轉發;《喝彩中華》將“喝彩人”的才藝表現用視頻形式推送到各大社交平臺,很快就引起了網民的關注。很多制作方抓住了新媒體碎片化、移動化、事件化、社交化的傳播特征,將諸如參演嘉賓的故事、語錄、卡通形象等節目信息擴散到網絡社群中去,放大其新聞價值,形成“文化現象”。
媒體融合時代,文化類節目還應學會整合大屏小屏的資源,打通線上線下任督二脈,構建全媒體互動的傳播框架。《演說家》開創平臺移動直播先河,節目組的大巴車在全國五個城市海選直播,選手可以隨時招手上車,成功者留下,失敗者下車,大大提高了大眾參與度?!逗炔手腥A》與“天天P圖”APP合作,推出“戲曲變臉”活動,上線四天獲得240萬轉發量。這些創新方法不僅讓已有的文化類節目走到大眾中去,還撬動了市場對更多具有文化滋養和價值共鳴功能的優質節目的需求,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