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奏的教學在音樂教學中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其困難之處并不在于變奏自身的意義理解,而在于音樂理解和創作中的操作規范。如果能夠從原本性的音樂要素入手向學生傳授變奏的原理和操作規范,這一困難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我的變奏教學,就其進程而言,可分為以下幾步:
1.師生共同進行基本旋律教與學
2.師生共同對原本性音樂基本要素(如,節奏、節拍等)的感知
3.學生有任務的分組學習、研究
4.學生對學習、研究成果的展示
5.教師的整合性呈現
對于以上變奏教學的過程,可以做現象學的說明:現象學的精髓是其“看事情”的獨特方法,即還原法,具體地說,就是懸置一切規范意識現象的理論預設,以純粹意識“看”事情,自然可以獲得未被人主觀改變的“事情本身”。就變奏來說,在音樂作品的創作者那里是一種方法和策略,在音樂作品的欣賞者那里只是一種不同于基本主題效果的新的變化。學習音樂變奏的學生,顯然不是要學習一種效果,而是要理解產生某種變化效果的方法。懂得了那種方法,他們就可能進行高水平的欣賞和創作。
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共同感知音樂的基本要素,實際上是讓類似節奏、節拍等基本要素從音樂作品中脫離出來,如此,變奏整體的不同側面才能夠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感覺系統。擱置了音樂主題之后,變奏的節奏、節拍等側面,可以單個呈現。而當他們對每一個音樂基本要素側面的變奏有了清晰的感知之后,再回過頭來感知單個的要素側面的變奏,就會出現現象學所講的“實際呈現”和“可能呈現”。經受這種長期的學習和訓練,學生的音樂認知和實踐能力會獲得有效發展。教師最終對學生學習小組的變奏成果整合,實際上實現著傳統哲學所講的“抽象的具體”。學生從中一方面感知到了自己小組的成果在教師整合作品中的意義,另一方面能從教師的整合作品中“看”到整體作品中的音樂基本要素。現象學實際上是本質學,現象學家把本質視為特殊的“純粹現象”,這就是所謂的“事情本身”。通過運用音樂原本性的基本要素,析出單個側面的變奏,再加以整合,完成了由基本旋律(整體),到音樂基本要素的變奏(部分),再到教師的創作性整合(整體)的完整學習認識過程。
(作者單位: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三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