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棵大樹,不希望在樹下寸草不生,我希望在周圍能長出一片森林。”這片繁茂的森林如何長成,他用8年的時間進行了實踐。
2009年,賀照峰初入眾創空間相關行業,在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創業場”從事企業創業孵化工作,親歷了Camera360、咕咚網、尼畢魯等創業明星從萌芽到茁壯成長的過程。隨著創業浪潮的勢頭愈發洶涌,賀照峰決定創立NEXT創業空間。一家以孵化種子企業為主導的眾創空間誕生了。
他的合伙人、NEXT創業空間另一位創始人盧宇翔對眾創空間有著類似的闡述:“森林里活得最好的植物,是對周圍環境最有利的植物。成都的創新創業環境構建了一個完善的創業生態圈,我們瞄準創業種子期項目,一旦他們的體量做大了,自然會去到更合適的地方,而我們堅持做種子期,這對于整個城市的創業生態是一種互補與聯動。”
采用時下在美國硅谷最為流行的“聯合辦公”模式,2015年5月開業的NEXT創業空間有1500平方米的大容量辦公區,開業當天就收到了280份入駐申請,然而賀照峰只留下了14家企業。
“選擇企業時,我最關心兩個問題:為什么是你?為什么是現在?”賀照峰向筆者解釋,他看重入駐企業團隊負責人自身的能力和眼界,更看重所選項目當前的定位和未來的規劃。
賀照峰回憶,成立NEXT創業空間初期,辦公場地和辦公設施需要大量資金。“我認為孵化真正見到效益的時間比較長,在這之前都可以看作一個‘失血’的過程。我之所以敢去做,就是因為我曾經孵化過的企業反哺了我們。”賀照峰說,創業初期,天象互動、Camera360、抹茶美妝等企業都以現金的方式對NEXT創業空間進行了投資,這讓賀照峰的團隊有了較為充裕的啟動資金。
“他們的投資解決了錢的問題,也解決了我們的導師問題。”賀照峰告訴筆者,“反哺”帶來的好處在于這些創業圈的“大拿”可以幫助處于種子期的企業成長。
與當前眾創空間多有政府背景的模式不同,純市場化的運作讓NEXT創業空間感到壓力,也充滿動力。“從投資者身上拿錢拿到的是市場的錢,這是一種認可,也是一種鞭策。”賀照峰說。
成立1年多來,NEXT創業空間累計孵化超過60個初創項目,有21個項目獲得投資。其中,任客堂、魔方聯盟、伯馬遇等6個項目在“畢業”后已連續完成了兩輪融資。不難看出,大樹之外,已是綠樹成蔭,良好的創業生態系統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