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由政府主導的以高等教育評估為主體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對統計學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建立一套科學可行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對于提高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該文在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基礎和評價原則確立基礎上,結合山東財經大學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運行流程,構建了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自評估體系,并進行初步的實踐應用。以期找出現階段統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尋找統計學專業持續改進動力所在,進而提高其培養質量,推動我國統計學教育事業的和諧、健康和持續發展。
關鍵詞:統計學專業;質量保障與評價;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統計作為認識社會的有力武器之一,正日益發揮并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作用。教育部將統計學上升為一級學科,也是統計學科地位的重要體現。就全國來看,統計學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招生規模也逐年擴大。因而,其培養質量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與之相對應,科學可行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統計學專業人才質量培養的有力保證,關系到學校是否能將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社會需求、德才兼備的綜合性人才,這是政府管理部門、培養單位、廣大教師、學生以及社會各界十分關注的重要課題。
通過文獻回溯可以發現,國內外的教學質量保障的研究,按照學者們切入點的不同,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基于系統科學理論,把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將質量保障的內容分為輸入、過程和輸出三部分;第二種是基于要素分析法,研究認為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的主要內容有教學計劃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教學工作評價管理等,并闡述了教學質量保障的運行機制、體系結構,以及教學質量內部保障體系的組織層次及職責;第三種是全面質量思想,研究認為教學質量內部保障體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對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組織框架的設計,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組織框架應由教學指揮系統、教學評價系統、教學信息反饋系統和教學保障系統構成。
一、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理論基礎
本文研究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是建立基礎是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理論[1-2]。即在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各種監督、評價、反饋等手段,通過規范化的制度和程序來保證質量的持續提高。其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質量保障的概念和重要意義進行界定和說明,提出了質量保障的功能、原則、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第二,對質量保障的內容和方式、方法進行探討。提出質量保障應是輸入保障、過程保障和輸出保障等各過程的集合體,并主張教學評價方法在質量保障活動中廣泛應用。第三,ISO9000 質量標準和鮑—維模型進行探索。美國MANITOBA 大學的Karapetrovi博士對高校引入ISO9000標準的可行性、必要性和方式、方法進行了論述;密西根大學的維因教授對鮑—維模型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進行了探索和可行性分析。
二、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構建原則
教學質量監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開展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監控,必須遵循和體現如下原則:
1、目的性原則。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監控的目的是保證和激勵提高統計學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強化主要目標意識,在處理高等教育大眾化人才培養多目標多規格之間的關系時,要以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準則。其次,要堅持合力育人,充分調動校內各部門、全體教職工共同努力來達成總目標。
2、可行性原則。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監控必須是可行的,這種監控一定要得到被監控者的認可和配合。因此在質量監控體系的總體設計時,必須特別注意其可行性,要符合組織實際,對教學質量體系具有一定針對性。
3、全員性原則。教學中教的主體是教師,學的主體是學生,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監控必須要有教師、學生、與教學工作相關的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等的全面參與,落實以教學為中心的思想,強化教學質量意識,使高等學校各項工作緊緊圍繞提高教學質量來展開。
4、持續性原則。建立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從持續提高質量的發展管理觀出發,要求它始終以學生為關注焦點,必須把握教學質量不斷改進、持續發展的本質,適應新的環境條件,與其保持最佳適合狀態。
5、過程性原則。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應能突出對教學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必須重視條件的保障和教學過程的組織管理,要求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能夠及時發現質量隱患,起到預警作用,做到事先監控準備過程,事中監控實施過程,事后監控整改過程。
6、系統性原則。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時,要按照系統理論的觀點和方法,全面地分析和考察教學質量保障活動的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使質量體系包括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因素、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的有效控制,從而確保各個要素之間緊密聯系,形成有機整體。
三、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構建和確權
3.1 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本文研究在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指導下,圍繞評估體系構建原則,構建了包含4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36個維度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1.師資結構。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方面,師資隊伍的質量和水平是決定教育教學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師資隊伍包含師資結構、教育教學水平、師資培養3個二級指標。各二級指標設若干三級指標,具體見表1。
2.學生因素。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與核心,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質量目標的最終體現者,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學質量是學生的學習機會是否得到真正滿足的體現。學生因素包含外部條件、內部條件、畢業生質量3個二級指標。
3.教學環境。教學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軟環境主要是學校的學習風氣、學校的治學精神等。教學環境包括教學基本設施、實踐條件、學風建設3個二級指標。
4.教學管理。管理工作是一門系統科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是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高校辦學水平的集中體現,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教學管理包括組織保障、學生服務2個二級指標。
3.2 評估指標體系確權
評估指標體系的確權過程共咨詢了6位從事統計學專業教學管理的專家,根據每位專家給出的教學質量保障評估體系中指標相對重要性判斷矩陣,利用層次分析方法,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各級判斷矩陣在通過一致性檢驗基礎上,得到各判斷矩陣所對應的歸一化的特征向量,作為各級指標的權重。同時將專家意見匯總,計算專家意見的相似系數矩陣,根據“對任意分布形態的數據,根據切比雪夫不等式可知,至少有 個的數落在k個標準差之內”,刪除專家意見的離群點,歸一化后完成專家意見的集成過程。具體權重計算結果見表1。
四、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評估方法研究與實踐
在對統計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現狀進行評價時,只能夠給出一個定性的描述,例如,對待保障體系運行現狀的評價結果可能是優、一般或差,而這些結果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為了能用定量的方法給出最后的定性評價結果,我們引入了模糊數學的思想。為此本文研究將待評估體系運行狀況分為分成5級,即評價等級域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差,并針對五個等級分別建立了其隸屬度函數。在確定評價矩陣 的過程中,我們采用專家打分的方法,打分的范圍控制在1~10之間,即專家打分的分值 ;打分的原則為專家給出的分值越高說明待評估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效果越好。最后結合專家打分,利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方法【10】,由最大隸屬度原則確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評估結果。
2016年底,學院為了進一步了解統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狀況,依托前期該研究的教學質量保障的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組織學院領導班子、教授委員會、各系主任、部分教師代表、學工辦、部分統計學專業在校生及部分統計學畢業學生進行了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自評估。評估過程采用無記名打分方式實施,打分項目是根據各打分人員所熟悉和了解的指標確定。各評分代表根據課題組所確立的評價標準進行打分,打分的范圍控制在1—10分之間。學院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運行效果的最終評價結果為良好。借鑒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自評估結果,梳理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學院于2016年底出臺了的適合本學院和相關專業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五、結束語
教學質量是專業的生命線和發展之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教學質量提升的動力和源泉。結合該文研究,我們認為教學保障體系應該著力于教學質量保證的組織保障、教學質量保證的方法保障、教學質量保證的制度保障、教學質量保證的反饋保障、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持續改進五個環節的建設,從而能夠真正保障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Thomas L Saaty, Luis G Vargas. Models, Methods, Concepts Applications of 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 International,2001,7 (2) :159–172
[2]SSava,CBorca,LDanciu. Models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Evaluation and Validation of Competencies,for an Easier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42 :176-182
[3]戚業國,代蕊華.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思想與方法[J].教師教育研究.2007(02)
[4]李明.基于多理論視角的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構[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3(02)
[5]羅平.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0(05)
[6]儲昭霞,陳永紅,魯先文.論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基于25所院校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文本的分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7(02)
[7]張勤,張小飛.我國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綜述[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6(05)
[8]楊彩霞.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評析——教育部評估中心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討會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 2009(04)
[9] 別敦榮,孟凡.論學生評教及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10]邱東.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的系統分析[M].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
本文系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立項“應用統計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教學質量內部保障體系研究”(SDYY16112),山東財經大學教學改革項目“基于一級學科條件下統計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y201424)項目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