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具有專業性、針對性、教學過程的復雜性、教材的特色化和實用性、校企雙方評價標準有效對接等特點。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要順應時代要求,明確自身特點,把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目標。但是在現實的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專業英語定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特色化高職院校的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技能型人才
1、樹立服務學生的職業理念
新的時代賦予了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師新的使命,要求專業英語教師實現由應試型教育理念向應用型教育理念的轉變。因此,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要根據專業的特點,突出實踐性和應用性。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確立服務于學生實際工作需要的英語教學理念,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把英語作為一種技能而進行探究式學習,而不僅僅把它當作學問進行研究。重視實際操作環節是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理念,同時也決定了高職院校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專業英語教師要不斷自我反思教學過程,積極主動地與學生溝通,將學生需要與社會職業需求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職業理念,專業英語教師才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合乎時代要求的人才也才能夠不斷涌現。
2、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模塊化教學內容體系
高職專業英語教學內容往往通過設置的課程體現出來,課程的設置要突出高職院校自身的特色。高職院校應把培養為社會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作為選擇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體現應用性的培養目標,增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高職專業英語教學內容體系有其自身的邏輯,并通過三大模塊的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地表現出來。第一個模塊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這在后來的學習中能起到基礎性作用;第二個模塊注重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對這一模塊講解時,應創設情境化的場景,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訓練;第三個模塊是針對學生的專業而涉及的專業性術語、注意事項等。三個模塊的教學要有階梯性,并且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以便使學生掌握得更加牢固。教材不應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善性,而應采用富有較大彈性的結構內容體系,補充些實際工作中運用到的相關內容。這樣既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也能夠緊密地將高職英語教育與企業需求連接起來。高職院校應深入到社會相關行業內部,了解各行業的真實需求,進而選取相關內容充實到教材中去,建構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系化的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材。
3、突出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英語實踐能力
實踐性是高職教育的顯著特性,因此,應把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高職專業英語教學的始終。專業英語教師要改變以往獨演的授課方式,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前,專業英語教師要設置好課程內容以及與內容相關的實際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帶著任務與同學協作進行探究學習,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合作能力。專業英語教師要注意教材內容選擇的實用性,選擇恰當的教學設計方案,綜合考慮學生的基礎與專業情況、教材本身以及教師自身的條件等因素。專業英語教師在授課時可選用參觀式的教學方法,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與動員工作,結合教材內容,帶領學生赴生產現場或事件發生現場進行英語教學。在帶領學生實地參觀的過程中,對學生做好講解工作。參觀完后,組織學生用英語進行相關的討論,并進行總結。教師在實際的場景或者創設的類似真實的場景中,對學生進行相關技能的訓練與指導,使得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能夠應對自如,提高工作效率。
4、改革考核方式,確立多元考核標準
高校要樹立科學的高職專業英語考核理念,改革傳統教育中過于重視對知識進行考核的觀念,特別要加強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考核,將學校與人才市場的考評標準有機結合起來。要重視過程性評價,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增強其信心。要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發揮評價標準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作用。對于知識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在對其進行考核時,要利用彈性考核方式。例如,可以運用學分置換課時或者增加學分的方式,激勵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對學生的考核中,要秉持公平、公正、發展的原則。在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考核中,對于那種注重學生書本知識、為檢測而檢測的舊有教育觀念要堅決摒棄。專業英語教師要多聽聽社會的聲音,把社會中的行業需求作為教學工作的要點,并把這種要點轉化成學生的必備技能。
結束語
當前階段我國的國際化進程不斷加速,許多企業與國外都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這就要求現階段的人才必須要具有一定的英語能力。尤其是在具體工作過程當中,由于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對工作人員的專業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需要為在校學生提供一定的專業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鐘小立. 翻轉課堂對高職專業英語學生交際意愿影響的準實驗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6.
[2]李潤坤. 基于信息技術的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
[3]張俊生. 情境性生成: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