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對高水平教育的需求也得到了空前重視。為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在全民教育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是多次提及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高校人文素養教育的發展和建設,但根據現今北京高校的人文素養教育的現狀可以知,這個工作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可知,北京絕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人文素養教育類型的課程,人文素養教育現狀相對外省要好,但北京高校的人文素養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學校方面,開設的人文素養教育類型課程較少,種類較單一,學生方面則是整體素質不容樂觀,對人文素養教育缺乏整體認識等。雖然北京高校的人文素養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但若討論其原因,我們也不能簡單的將責任完全歸咎于大學教育,因為“人文素質是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日積月累而成的,非一蹴而就,那么自幼的家庭教育,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再到大學,每個教育環節都承擔著人文素質教育的責任”①。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北京高校的人文素養教育:
1、更新人文素養教育觀念
人文素養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教育,應將以人為本作為根本的原則和使命,并不斷完善和發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在制定學生的培養計劃和教學計劃時要以學生的需求為根本原則。專業素養教育是為學生日后的社會生活提供專項技能,人文素養教育是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文化底蘊和人文基礎,只有兩個方面齊頭并進,才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制定人文素養教育課程計劃和內容時要多考慮學生的需求,從多層面了解學生和社會的所需,在學習過程中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這樣學生不但會以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人文素養教育有主動意識和自覺意識,更能夠從宏觀上思考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更好的實現人文素養教育的基本目標。
2、完善人文素養教育政策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完善人文素養教育政策是人文素養教育不斷完善的關鍵。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是以國家和政府作為領導者和決策者的,國家和政府發布的教育政策對教育實施過程、結果、發展程度等都有方向性的指引。當前人文素養教育已在國際范圍內得到普遍接受并實踐。在黨的十九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②。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一定會制定出富有中國特色的、符合中國高校的人文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推進人文素養教育的方案;制定各種規章制度。使各高校加強對人文素養教育課程的重視,提升各行政部門的執行力,為人文素養教育課程體系的落實和實施做好保障、服務和監督工作。
3、科學建立人文素養教育課程體系
高校要充分利用課堂向大學生傳授人文精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綜合教育思想,將人文素養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基礎,是實施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手段。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人文素養教育,通過豐富廣博的內容介紹,使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內涵、圣人先賢的高尚智慧情操和人類發展的輝煌成就。
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建立科學的人文素養課程體系需要北京各高校繼續深化課程改革,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的課程理論,結合自身的特色和學科優勢,開設多樣的人文素養教育課程。加強人文學科的建設,并與本校已有的人文素養教育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整合,逐步建立科學的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課程群,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使人文素養教育課程更加科學、有序。北京高校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位置,更應早日創立出科學合理的人文素養教育課程體系。
4、提高教師人文素養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關鍵和主導。要想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就要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水平,從而發揮“言傳身教”的作用。教師這個職業本身就要肩負為人師表的責任。教師重視自身的人文修養、道德情操、人格修煉、治學精神、教學態度等的提高,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對學生的指導中,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學生,會使學生在無形中獲得心靈的凈化、情感的陶冶,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5、探索人文素養教育新方法
在現今互聯網如此發達的形勢下,但當代大學生通過網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人文素養所占的比例很低。可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傳播中,對于現代網絡和信息化教學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可以根據學生的培養方案和課程特點,打造出“特色教材-多維課件-信息化教學平臺”現代優質教學資源,形成以學生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教學方法,實現課上課下教學互動、練學結合、實踐展演、以賽促學等多種教學方法。
6、營造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校園氛圍
文化氛圍是一種獨特的環境,而環境對教育的作用歷來都是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學校是一種特殊的環境,既需要與社會保持密切聯系,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又要選擇性的吸收社會中的先進文化去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校園活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營造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校園氛圍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學制和學時的限制,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課程是有限的,因此,學校可以通過聘請在人文素養教育方面有影響力的教師開展相關講座;加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人文素養教育的傳播。拓展人文素養教育的空間,提升校園的人文氛圍,成立人文素養類學生社團,充分發揮社團在學生人文素養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7、學生自我教育
老子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高校開展人文素養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關鍵是要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學會怎樣能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積極主動的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可見,北京高校的人文素養教育還有一系列尚未完成的工作,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繼續為之奮斗和努力,這些努力將促使北京市乃至全國國民綜合素質整體躍升,進一步增強民眾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曲士英,關于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教學探究,2006(12):35-39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