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提高高職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重要意義出發,剖析了當前高職學生閱讀以及文學鑒賞的現狀,闡述了有效提升高職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提升;高職學生;文學鑒賞能力
一、高職學生文學鑒賞的現狀分析
(一)缺少閱讀習慣,經典文學作品認知匱乏。據筆者調查,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學生對經典文學的閱讀量普遍偏低。市面上良莠不齊的作品,碎片化的信息模式、快餐式的媒體娛樂方式都極大地左右了高職生的閱讀選擇。由于存在社會閱歷、文學修養、道德情操以及藝術修養等個體差異,這都決定了高職生的自身審美及鑒賞高度,影響著他們對于文學作品的認知和理解。加之當前高職教育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例如過度強調思想教育,片面重視專業技能,擴大閱讀的功利性等等。這就導致了高職學生普遍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尤其在很多理工科類的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更關注自己的專業課,很少意識到閱讀文學作品的重要意義。在隨機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高職學生課余幾乎沒有或極少有閱讀的習慣,還有不少學生居然連中國的四大名著都沒有閱讀過,更別說閱覽國外的經典著作了。
(二)熱衷快餐式閱讀,缺乏正確的鑒賞能力。每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學底蘊,把握正確的欣賞方法,對于欣賞者的審美情操和思想升華都有著重要作用。馬克思也曾經說過:“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而一個有良好藝術修養的欣賞者,就必然具備較高的文學鑒賞能力。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化和網絡化的普及,電子書逐漸走入了大眾的視野,其便利性和實惠性也成功吸引了大眾的眼球,擴充了他們的閱讀視野。尤其改變了高職學生傳統的閱讀方式,更多的高職生喜歡選擇網絡閱讀來理解文學作品,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深入理解。快餐式、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使得學生沒有時間去細細品味作品的意境與內涵,更不要說挖掘作品的價值了。尤其是在閱讀、鑒賞具有較高深度的作品,正確的閱讀方式和鑒賞方法更顯得尤為重要。與紙質類作品相比,網上閱讀更容易引導學生在進行作品鑒賞時傾向于對文字通順性及情節的了解,沒有真正通過圈讀,細品而深刻理文章的內在涵義,養成錯誤的鑒賞方法及閱讀習慣。這樣的閱讀是很難達到深入作品中心,運用高度的審美角度評析作品,這種閱讀方式在本質上是一種對經典文學作品自身魅力的忽視及扭曲。
二、提高高職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提升品位、陶冶性情、實現人格的自我完善。著名教育家朱光潛先生說過:“我認為文學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養成高尚純正的趣味。”經常閱讀一些高品質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陶冶情操,更能自然而然地培養他們的閱讀與鑒賞的興趣。“文學史思想充滿肉和血,他比哲學和科學更能給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確性和說明性。”學生通過文學閱讀,可以超越生命的極限,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桎梏,上至遠古,下及未來,飽覽人生百態。并在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中,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成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愉悅地閱讀,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挖掘文學世界的魅力,更能健全他們的心理素質,拓寬學生對于世界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人格的自我完善。
(二)強化語言感悟力,激發審美再創造。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他們對于文學作品的文字感悟和情感體驗遠遠超出其他專業課本。好的文學作品,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進而激發學生的審美再創。法國詩人儒貝爾曾說:“審美觀是人的文學悟性。”也就是說,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用心感悟書中的情感,發現了書中所蘊含的真諦,更能夠在學生參悟之后,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這樣說并不是毫無根據的,文學作品中所滲透出來的真假與善惡,美麗與丑陋能夠極大地滿足學生的文學需求,給學生帶來審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悅,這無疑為學生的審美能力打開了新的天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有效提升高職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途徑
(一)區分良莠、海量閱讀。閱讀的過程,不僅是學生對審美的重新認識,更是對審美觀念的再塑造,因此,這就要求學生要多方面的積累各種知識,除了課堂學習,學生獲得知識最快的途徑就是海量閱讀。只有從學生的文學閱讀量入手,充實學生的自我知識儲備。文學鑒賞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學問,學生應該反觀自我的眼界,學會接觸各類知識,只有多讀書,才能學會分辨好書,才能夠更加善于讀書。雖說閱讀能夠有效的幫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但任何一部有一定深度的文學作品,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之內所能完成的,對它的鑒賞也不可能在第一遍閱讀時就全部掌握。因此,要想全面地了解一部作品的風格、內涵,挖掘其價值和精妙之處,最好的辦法就是反復閱讀、不斷思考,和作者展開靈魂深處的對話,用智慧的眼睛發現真、善、美,找到解答人生疑惑的途徑。通過不斷閱讀和學習,真正提高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二)多面了解文學風格。文學作品的鑒賞,需要學生去主動了解文學作品的風格。文學風格是文學活動中具有特征性質的文學現象。是作家和作品的風格。它包括了作者的個人風格、作品的時代風格、地域風格、民族風格和流派風格。作為文學作品的主體,作者的經歷和性格,以及所處的環境,都會影響到作品的主題思想。因此,在閱讀和鑒賞作品之前應充分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有利于學生對文學作品地深入探討和研究。如果想要真正掌握文學作品的中心,還必須主動了解作者寫作時所處的社會背景及個人心歷路程。在學生充分掌握文學作品的主題、情感之后,教師應適當開展一些活動,將文學知識融入實際生活,幫助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在生活中進行文學作品鑒賞。
(三)掌握正確的文學鑒賞方法。古人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這不僅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閱讀量,更要為學生傳授正確的、多元化的鑒賞方法,幫助學生學會自主欣賞。首先,對一部文學作品的理解應該先從它的語言入手。語言是文學鑒賞的關鍵,文章通過語言創造意境,把握語言特色和風格才能真正打開文學作品鑒賞的大門。想要真正的走進文學作品,就要求學生必須先摒棄雜念,走近作品靈魂,深入挖掘作品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環境形象等等,通過了解作品的情節發展以及細節設置做到對文學作品精準剖析。在進行局部鑒賞之后,還應當將鑒賞目光放置整篇文章之中,將局部鑒賞融入整篇文章的要點及中心思想,深刻體會文章主題。“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自古以來,曹丕就有關于“文學的自覺時代”的觀念,這就是強調了文學的價值。因此,在進行文學作品的鑒賞活動時,讀者還應該結合作者背景以及當下的時代背景對作品有新的解讀,對文學作品的價值進行再塑造。
結束語
文學之美,美在單純而豐富、宏闊而深遠。它展示了淳樸怡然的自然之美、飽含了真與善的人情之美,蘊藏了智慧豁達的哲理之美。提升高職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不僅有利于他們人格的完善,更能促進他們未來職業的再塑造。因此,教師要不斷鼓勵高職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修養,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子敬,淺析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學鑒賞力,〔J〕.《參花:下》,2013(22).
[2]塔娜,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M],《青年文學家》,2013(8X):98-99.
[3]周家玉,高職學校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初探,[J],《蘇州工職院》,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