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各行業都感受到了互聯網技術背景下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不僅僅是互聯網移動、寬泛的技術應用、局限于某個傳統行業,而是以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新型發展模式,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
“互聯網+教育”將意味著教育資源的平等、學生學習的自助、教學信息的大數據平臺,中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創新與發展。那么,“互聯網+”的北京會對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怎樣的挑戰與機遇呢?
一、“互聯網+”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挑戰
在現行的“互聯網+教育”的狀態下,無論是中小學教育,還是大學教育,乃至于成人教育都十分崇尚應用互聯網技術突出“線上”課程、“線上”課堂、“線上”輔導等。
這些“線上”產品的特點往往集中在收費低(甚至免費)、可隨時隨地學習、可重復播放學習。對于學習者節約了金錢成本,也節約了上課跑路的時間。所以,本人確實認同“互聯網+教育”已經使得教育正在被普及。
面對“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傳統課堂教學將直面一下主要問題:
一是互聯網下的課程、課堂已經數不勝數,如電子書包、學習平臺、教學應答等互動教學系統和各類微課資源。它們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專業理論講解、例題講解視頻、系列實務案例分析等,比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面更寬、信息量更多、交流性更強。課堂上的教師需要怎樣選擇授課內容,又將如何教授呢?
二是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能給學生提供更及時的專業技術操作規范和技能操作視頻,本專業的職業技能實訓課程又將如何開展?
三是在互聯網上學生能搜索到許多針對同一個業務操作的演示和講解,學生為什么還要親歷課堂,在課堂上完成課程的學習呢?
似乎,上述問題的出現使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沒有存在的必要。但是,認真思考一下,我們會感受到,這些也正蘊含著高職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改變。
二、“互聯網+”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改革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文件中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高等職業教育是在完成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水平,使其具有一定的熟練度和創新性。
互聯網下的高職教育將進一步推進“理實一體化”的課堂教學的開展,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實現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促進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體系的同步完善,具體應當從以下四方面進行改革:
第一,會計專業職業技能課程內容的調整,理論知識、政策法規與職業技能操作的融合,將課程內容在體系化中進行“零星”性設計,使課程既滿足學校全日制教育,又能適應社會職業培訓的需要;
第二,教師角色的轉換,由原來的單純講授、展示轉變為策劃、引導、評價等的功能上;
第三,教師教學工作的延展,教學工作不應只限制在45分鐘內,需要融合更多的線上答疑、線下指導分析的過程;
第四,學生學習過程、成績構成的變化。學生應該在教師規劃的課程內容、學習時間內自助完成學習過程、提交學習成果、接受教師的評價,及時進行信息的互動。
“互聯網+”下的會計專業職業教育需要我們改變得更多。在這種背景下多方位的教學方式、多角度的教學資源、多功能的教學技術將為專業人才培養注入更強進的資源支持,增加了課堂專業知識講授的大數據資源,擴充了專業基本職業技能培養的手段,更有利于實時地滿足就業市場對人才素質與創新能力的要求,吻合高職畢業生服務首都經濟發展的需求。
三、“互聯網+”會計專業高職教育的推進
切實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出發,我校已經與北京華信鼎誠財務咨詢有限公司、東審會計師事務所等多家單位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提供了較好的落崗學習、實踐鍛煉的條件,提高了專業學生的崗位操作技術水平,為提高我院畢業生的就業對口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也使得本專業學生歷年的專升本率在北京市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幾年以來,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幫助下,已經實現了“一個目標、兩個基地、三方努力、四方共贏”的局面。其表現為:
1.校企合作夯實了專業培養目標,提高了專業培養水平。與金蝶集團緊密合作進行了專題研究,結合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制定會計(ERP軟件實施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夯實了專業培養目標,提高了專業人才定位的準確度。
2.校企合作建設了工學結合的校內外實踐基地。根據專業培養方案建設了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校內會計專業實踐基地,打造了以金蝶集團北京分公司為主的一批校外實踐基地。
3.依托校外實踐基地,拓寬了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提高了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但是,在校企合作共建專業的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一個難題——如何使得職業教育的水平跟上專業技術水平更新的速度?職業教育中的教材知識陳舊、教師講授知識有限、教師專業技能水平有限、教學實訓資源有限等問題始終制約著高職會計專業職業技能的培養。學生學會的知識、技能過時,就無法進行專業技術的創新。
在此背景下,我認為可以與長期合作的校外實習、實訓單位開展“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研究。從一線工作崗位入手,在充分梳理高職會計基本職業技能構成、分解職業技能點的基礎上,依托互聯網教學平臺,融合多角度教學資源,開發出一套“以落實高職會計專業基本業務執業技能為主線,充實與之匹配的理論知識、法規政策為輔線”的高職課程,形成一套適合高職院校學生使用的職業技能課程模塊體系,配以恰當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提升高職教育中的會計專業人才技能水平。
在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隨時更新的技能操作信息、擴充學生的學習領域、提升專業技能的學習深度,也為教師及時評價學生學習結果和有針對性開展教學工作提供大數據,達到學生學習能力增強與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互促效果,實現“線上”與“線下”的互補、互聯教學與企業實際應用互融、廣泛技術培訓與職業教育充分結合。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2010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