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公辦幼兒園背景下幼兒園園長勝任能力的問題,利用關鍵行為事件訪談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得出幼兒園園長勝任力結構模型。結果表明,幼兒園園長勝任力由33個勝任特征構成,涵蓋在人格魅力、領導能力、管理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及人際關系5個維度之中,最后通過問卷調查方法對理論模型予以驗證。
關鍵詞:幼兒園園長;勝任力;勝任力模型
一、引言
隨著學前教育發展,學前教育質量已經成為學前教育發展的重點。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加強幼兒園管理,幼兒園園長是管理中最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地甄選、培訓幼兒園園長也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從勝任力角度來分析園長素質對園長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學術界對幼兒園園長的勝任力結構要素的研究相對有限,從勝任力探討園長的發展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的幼兒園園長的素質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本文立足于中國學前教育的現狀,在對以往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以貴州省的幼兒園園長為研究對象,以行為事件訪談法為研究方法,建構公辦幼兒園園長勝任力模型,對提升我國學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勝任力”是指在一定的角色中,處理具體事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等“看得見”的顯性特質和態度、情感、價值觀等“看不見”的隱性特質的總和。“幼兒園園長勝任力”是指園長履行其角色所須具備的條件,是幼兒園發展對園長提出的要求。園長履行的角色可以具體化為教育者、領導者和管理者。因此,本文將幼兒園園長勝任力定義為“園長在引領幼兒園發展過程中成功扮演教育者、領導者和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特質,包括處理具體事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等顯性特質以及影響行為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等隱性特質”。
二、研究方法
采用怎樣的方法來構建勝任力模型關系到該模型的準確性與有效性,以及現實使用過程中的可行性。目前來看,比較常見的勝任力模型建構方法主要有行為事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關鍵事件法和專家討論法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關鍵事件法和專家談論法來確定勝任力的要素。在確定勝任力要素之前先梳理既有文獻對幼兒園園長應該具備的綜合素質,然后在此基礎上采用關鍵事件法和訪談法進行提取確定。
1.幼兒園園長應具備的綜合素養和勝任力要求
有關幼兒園園長勝任力的相關研究較少。從文獻梳理看,已有幼兒園園長勝任力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教育者、領導者和管理者。根據已有研究可以看出,關于幼兒園園長勝任力模型主要體現在人格魅力、領導能力、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教育理念等方面。(見表1)
2.幼兒園園長勝任力要素的提取
行為事件訪談法。主要是通過一系列能夠挖掘個體典型行為的問題,獲取績效優異者和績效一般者在典型性行為事件中和行為結果相關的行為和具體的心理活動的詳細信息。訪談法可以直接與被研究者接觸,事件訪談過程中主要讓被訪者盡量以what、when、why的形式來描述,并淺談從整個事件中獲得了什么樣的經驗和體會,從更深層次挖掘績效優異者和績效一般者勝任素質的差異,歸納總結出最終勝任素質。這種方法是公認的信度效度較好的構建方法。
關鍵事件法。是讓訪談對象描述導致有效工作和無效工作的關鍵事件,將其分解為若干具體的行為,從而確定工作所需要的勝任特征要素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涵蓋面較廣,能抓住那些非常規的、非例行的關鍵行為,盡可能多地收集勝任特征要素。
根據關鍵事件法和訪談法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共選擇了10位40歲以下的幼兒園園長進行訪談,訪談對象涵蓋了初級、中級和高級職稱,在教齡上分為11年及以上、7-10年、3-6年和2年以下;學歷層次包含了從專科到本科層次。在本研究中使用STAR記錄法這一工具來記錄數據。STAR是一種結構化記錄方法,可以有效地記錄關鍵事件過程中的要素。STAR是一個流程模型,是在記錄時使用的。四個字母分別代表著四個不同的含義,它們分別是情景Situation(S)、任務Task(T)、行動Action(A):結果Result(R)。從STAR模型的使用場景(用于記錄)和這四個詞的具體含義,可以知道這個模型的用法,在記錄時,按照“在什么場景下,執行了什么樣的任務,具體是怎執行的,得到了哪些結果”的方式來記錄。本研究中讓每一位被訪談對象描述她擔任幼兒園園長以來所經歷的六件比較典型的事情,其中成功和失敗的事情各三件,將每件事情的的背景、任務、行動和結果描述出來。
對每一位幼兒園園長的訪談時間控制在20分鐘到50分鐘間,訪談結束以后,整理訪談數據、記錄和關鍵事件的文字共3萬多字。然后對對訪談數據和文字進行分析,綜合提取幼兒園園長所需要的勝任力要素,我們將出現在5次及以上的勝任力要素進行了統計,共得到33個關鍵詞(具體見表2)
將這33個勝任力關鍵詞和前面文獻研究所得的的45項綜合素質進行整合,將某些意義相近的或者存在包含關系的關鍵詞進行合并,去掉一些內涵過大的和專家認為不合適的關鍵詞等,初步確定最重要的幼兒園園長勝任力的構成要素,將這些關鍵詞進行分類,最終得到由五個維度共33項勝任力要素構成的幼兒園園長勝任力理論模型(表3)。
三、幼兒園園長勝任力構成要素的驗證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驗證。我們根據幼兒園園長勝任力的五個維度33項要素要求,自編了《公辦幼兒園園長勝任力調查問卷》。為了準確地調查出幼兒園園長勝任力情況,問卷采用五點記分量表對題目進行設計,對問卷的題目的每一選項分別賦值1、2、3、4、5分,分別表示十分不符合、不符合、比較符合、符合、十分符合。
為保證調查科學性和合理性,在正式調查之前進行預調查。預調查以貴陽市的部分幼兒園園長為調查對象,調查方式采用網絡問卷,回收問卷26份,其中有效問卷25份,有效率達96.15%。對預調查數據進行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 系數為0.91,具有較高的信度,符合要求。
正式調查以貴州省的貴陽市、黔東南州、銅仁市、遵義市、畢節市等地的部分幼兒園園長為調查對象進行。使用郵件方式共發放電子問卷100份,共96人次進行訪問,最后回收問卷68份,其中有效問卷66份,有效率為97.06%,對調查數據進行信度分析,Cronbach's alpha 系數為0.922,具有較高的信度,測量結果可靠。
2.探索性因子分析
利用正式的調查數據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保留大于1的特征值,作為問卷分析的因子,共有5個因子,累計貢獻率58.468%,因子負荷矩陣如表4所示。
根據調查數據得到的因子分析結果與前面抽象分析得出的幼兒園園長勝任力要素一致。表明幼兒園園長勝任力的構成要素模型適合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研究。幼兒園園長勝任力公共因子命名及所包含變量情況如表5所示。
四、結論與討論
在中國學前教育向教育現代化邁進的過程中,急需大量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揭示幼兒園園長勝任力的結構模型和測量工具是對現有理論的重要補充。建立適合中國幼兒園園長的勝任力模型,對于幼兒園管理具有極高的理論和應用價值。構建科學合理、具有實踐性的幼兒園園長勝任力模型,對于幼兒園園長的甄選和培訓更是至關重要。
本研究是對中國背景下的幼兒園園長勝任能力進行探求。采用了實證性的多方法導向研究模式,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與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幼兒園園長的勝任力5個維度的33項勝任特征。本研究從幼兒園園長的典型性心理行為出發,深入分析了幼兒園園長的勝任力模型及層級結構,揭示出績優者的外顯行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