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知識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點,其還蘊含著思維性、思想性的特點。學習語文就是通過學習語言文字,理解所要表現的生動形象,達到某種情感的體驗,再通過思維產生感悟,創造新形象、新情感,來達到語文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語文教學本身也就具有系統性、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而往往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把文章肢解得支離破碎,進行抽象、空間的說教,單調的教學條條傳授方法,嚴重破壞了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內在聯系,大大降低了語文的教學質量。那么,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怎樣才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搞好語文教學呢?
一、轉變傳統的“小”語文教學觀為“大”語文教學觀,就是要加強整體知觀,感悟自得觀,開放融合觀。全面深層次的挖掘語文學科的特點
(一)加強整體感知觀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常遇到字、詞、句、段、篇的聯系;聽、說、讀、寫的聯系;課文與課文之間的聯系;課內與課外之間的聯系。但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把它們簡單機械的分割開來,單獨進行條文式的深分析,精講解。即使有一定的總結和歸納,或是簡單粗躁,或是生搬硬套,也仍然破壞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性,達不到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加強課文內部聯系的分析,整體感知課文,是提高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二)加強感悟自得觀素質教育強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的發揮,而不是機械的接受;從個體的角度來講,不同的個體,生活的經歷不同,對同一篇課文的理解、認識也不一樣。因此,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認知學習,產生情感領悟,才是學生自己的東西,也才有新的東西產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若采用“填鴨式”教學,把師者的思想,思維強加于學生,便使得語文教學僵死,扼殺學生的個性。
(三)加強開放融合觀陶行知先生認為: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想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談;解放孩子子的空間,使他能接觸大自然、大社會;解放孩子的時間,使他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語文它是用來反映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讓學生大膽地去體驗生活,學會生活,創造生活,正是陶行之先生的希望。要做到這點,就必須開放語文課的教學,加強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融合,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融合,使語文教學走出書本、走出課堂。在組織教學過程要讓學生有廣闊的空間和時間,才能達到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學語文、用語文。
二、挖掘并拓展課文內涵,是語文教學重要的一環
它更有利于對文章的理解,情感的領悟,思想的提煉,能力的培養。
(一)拓寬知識的層面一是語文教學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涉及生活各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具有廣博的知識,了解、掌握學生沒有過的生活體驗,才能拓寬知識面,把學生未知的、體驗不深的,講到學生心里去。二是語文課文本身就具有多層隱含的層面,如一篇記敘文,它就包含有線索、環境、情節、人物特點、多種表現方法等,這些知識的層面是相勾通,融匯在一起,它們都有助于對文章的理解。所以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泛泛地了解。
(二)拓展多角度理解層面語言文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個體理解也不盡相同。多角度、全方位理解,才能把握文章主體。如文章段落層次的劃分,重點語句,段落的理解,文章主體思想提煉,站的角度不同,表現出來的也不同,“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教學過程中,就要設想種種讓文服于理。
(三)拓放閱讀、寫作折層面閱讀教學主要是注意加強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又要注意加強非語文學科材料的閱讀。從而拓開閱讀面。作文教學要注重寫真人真事,但不能一味追求所謂的“真”,而忽視典型化的“真”,語言的“實”,讓學生覺得無處下手,無多話、多人、多事可寫。只要通過合理聯想,大膽想象,寫出一定的真情就可以了。同時作文教學要加強自主擬題作文的訓練,便于讓學生充分發掘材料,合理安排,體現真情實感。
三、精研文章的寫作手法、技巧。“一石激起千層浪”,便于學生情感的頓悟,對文章主題的升華
采用點石成金的手法,從文章的大處著眼小處捕捉,獲取文章的精華、典型、細節,讓學生重點領會,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借助文章的重、難點,以點代面,由此及彼,全面拓開,整體感知全文,讓學生對課文重新有一個比較系統、全新的認識和突破。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個知、情、意、行的過程,采用正確的觀點,合理的教學方法,把語文教學進行開放,與社會生活進行融合,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很有幫助的。
(上接第119頁)
潛在特質,為國內幼兒園園長勝任力的開發與管理奠定了科學基礎,也為幼兒園園長的職業化進程做了有益探索。
然而本研究并沒有考慮幼兒園的類別、幼兒園的歷史背景等情況,而是將所有的樣本視為同一體,從多個角度進行總體概化性的測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探索基于幼兒園園長個體特征與學校組織特征的差異性,以及這些能力對幼兒園園長發展的影響機理,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研究人員對幼兒園園長的勝任能力做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①易凌云.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的構建原則與基本內容[J].學前教育研究,2014(5).
②王小英,繳潤凱.基于《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的園長培訓課程構建[J].學前教育研究,2015(4).
③何晶.幼兒園園長勝任力模型的理論研究[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3(9).
④董圣鴻,胡小燕,范張淑,王燕.幼兒教師勝任力研究之二: 情景判斷測驗的編制[J]. 心理學新探,2016(6)
⑤顏荊京,汪基德,蔡建東.幼兒園園長信息化領導力現狀與提高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10).
⑥王怡.對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力的理性思考[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3).
⑦陳惠津.幼兒園園長職業的成熟度現狀及對策研究[J].教育評論,2015(9).
⑧姜晨,曾彬.幼兒園園長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4).
⑨高媛.幼兒園園長培訓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3(12)/
⑩吳小平中國、加拿大幼兒園園長標準的比較研究現代教育管理 2017(1).
[基金]山東省高等學校優勢學科人才團隊培育計劃“幼兒教師教育”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蔣馨嵐(1972—),男,侗族,教育學博士,博士后,山東女子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