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采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對普高生和中職升本在時間管理、學業管理、紀律管理三個方面自我管理上的差異進行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在設定的10項學生自我管理的指標中,上課的準時情況無差異以及紀律自我管理的2項指標差異不大,其他的7項均存在差異。
關鍵詞:中職對口;普高生源;自我管理
引言
高、中職對口直升本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產物,也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的重要取向,普通高中的教學管理模式實行的軍事化管理模式,時間緊學習任務重,目標明確,就是為了考取一所自己滿意的大學;中職學生絕大部分是初中生源,學生在學習上,學校在課程上設置也沒有那么緊,給學生的學習生活相對的充裕,導致很多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而致學習的積極動力性不高。據調查研究中職對口升本的考試模式也簡單易通過。高校一同把這兩群體招進,因為之前接受不同的教學管理模式,進入高校統一教學模式后,中職升本的同學銀基礎薄弱跟不上等的原因,陸續的有人提出了退學,那么這樣的一個特殊的人群,是值得我們關注并幫助,但是前人的研究對于中職對口研究很少,因此,本研究對比普高和”中職對口“生的差異,找出存在問題,為兩個群體找出解決對策是很必要的。
1.研究方法
走訪百色學院和廣西師范大學兩所大學為代表,每個學校選取兩個班級,并對每個學校分別選取具有兩個層次代表的6名輔導員,6名班長、6名任課教師(共36人)進行訪談。并確定問卷的指標,制定了《中職對口和普高升本的生源在自我管理情況調查問卷》。
2分析
2.1中職對口和普高升本的生源在時間自我管理分析
從表1總的兩個學校兩個層次的數據對比,時間管理上是指的作息時間的準時情況、上課的準時情況、課余時間安排、周末時間的安排四個指標中,唯獨上課準時情況無差異,其他的三個存在差異,普高生源的在時間的自我管理相對中職生源好。調查發現,高校對于學生紀律是有嚴明的考勤,因此,有人幫助管理自己的情況下中職對口學生和普高生都很愿意去遵守。
2.2中職對口和普高升本的生源在學業自我管理分析
從表3數據統計來看上課守紀情況普高相對中職要好,但是差異不大,宿舍守紀無差異。在紀律管理這一塊差異不大。
3對策
3.1對于中職對口招錄政策應提高要求
作為一名接觸中職對口的老師,我深有感觸,政策存在寬裕,導致中職基礎相對差的學生很容易也能考取本科,導致這一群體來到學校基礎差,跟不上想退學,因此,教育部應更加嚴格的方式去選拔中職對口的學生招錄進高校,否則,在持續這樣一個政策招錄來的學生根本不符合我國職業教育的要求。將不利于這一群未來發展。
3.2中職學校和高校的應有針對性的改變教育教學模式
中職學校針對目前中職對口生進入高校的不良現狀,改變學校自身的教育教學模式,中職生在中職學校面臨是升本和就業的兩種選擇,因為有選擇所以目標的不明確,因此學生剛入學,就要嚴抓學生做職業生涯的規劃,讓學生按著規劃走,針對就業和深造的學生有不同的教學模式,嚴抓學生專業課程。這一群體能真正的融入大學也不單單靠中職學校的自身改變,高校對于這個群體應從人才的培養方案,教師教學方法應根據中職群體的底子差而有所區別。
3.3應采用混合班的形式
據調查發現中職對口進入高校后,都是中職對口與普高是分開的班級,這樣的存在一種弊端,就是調查發現很多同學中職一個班級的來到高校也是一個班級的,而且這一群體本身學習的自覺性就沒有普高生,分開班級導致他們身邊都是同一性質的人,學風差,假如中職生源和普高生源混合一個班起碼能帶動中職對口同學一起學習。
小結
高、中職對口直升本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歷史產物,也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的重要取向。普高學校是的存在是為高校培養人才。而中職學校最初是為社會急需技術人才而設置的。中職對口是近幾年國家的一項優惠政策,導致中職對口的學生進入高校后適應不了理論基礎和實踐要求高的高校學習要求,出現在自我管理上的異常行為。但這一優惠的政策也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的重要取向。唯有從中職對口升本政策和中職學校本身的教育教學目標的側重改變,以及高校的培養目標的有針對性。那么這一群體才能在高校的校園里有自己的定位。
文獻參考:
[1]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張鳳全.淺談中等職業學校素質教育方法[J].中等職業教育,2012(10):31-32
[3]王健龍.中職學校人文素質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教師,2014(2):48-49.
作者簡介:吳春珍,女,(1987.08),壯族,廣西百色市,百色學院,碩士研究生,碩士學位,助教,體育人文,從事學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