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初中學生對于歷史課程的學習越來越被動的現狀,本文結合歷史課堂教學實例主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分別充課堂教學實施和課堂教學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給予關于初中生歷史課堂主動性學習培養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生;歷史課堂;主動性學習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也隨著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對于歷史教學的研究。毫無疑問擁有主動性學習積極性的學生往往比更多被動學習的學生更具學習效率,而且效果更好。面對這一現狀,不禁讓我開始反思,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本篇論文將結合本人的教學經歷給予幾點關于培養初中生歷史課堂主動性學習的建議。
一、何謂主動性學習
關于主動性學習的定義,已經有學者對其進行過研究,有學者認為“主動性學習是指作為獨立個體的人, 根據社會的要求和自身發展的需要, 注重開掘自身內部非智力因素,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善于求教, 努力進取, 積極參與教育教學過程, 從而得到全面發展的自覺活動。”[1]也有學者從心理學中的學習動機方面對主動性學習進行了解釋,認為“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啟發性原則的首要問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求知欲、獲得優良成績得到表揚、獎勵的愿望、為實現某個遠大理想等。這些因素即我們習慣上說的學習動機?!盵2]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我們都可以看出,各個學者普遍認為由內在需求主導而產生的自發的積極的學習訴求即主動性學習。
二、初中歷史課堂主動性學習之現狀
首先,從課堂教學方法來看?,F如今我所接觸到的歷史課堂教學大多還是以講授型為主。即老師講,學生聽。課堂的主角仍舊是老師。因此可以看出在當今歷史課堂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有所欠缺的。雖然教師在過程中會一定程度上與學生進行互動,但往往是為了引出自己所預設的答案,從而將課堂方向引向自己預設的方向。這種講解——接受的模式是能夠較短時間將大量知識點傳授給學生的一種最快的方式,然而是否真的有我們預設的效果,這點有待探討。
其次,在對我所教授的幾個班的學生進行調查時發現,大部分的學生初一剛剛踏入校門的學生對于之前自己沒有系統接受過教育的歷史學科興趣是十分濃厚的,并且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非常高,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卻在不斷下降。直到歷史這門課程完全變成讓學生非常痛苦的專門記背知識點的課程。由此可見,培養初中生歷史課堂主動性學習的習慣實際上是擁有著非常良好的基礎的。
三、關于歷史課堂主動性學習培養的幾點建議
1、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在對于本校及其余學校教師的教學方式觀察中可以發現,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仍舊是單一的講授法,從而導致學生的參與程度較低,長時間的接受講授法的知識傳授實際上很不利于學生的精神集中,從而會導致學生的上課效率降低,因此在此處建議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的模式。例如在備課過程中結合考慮加入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為學生主動性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
2、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況,并且及時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反饋。教學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充分的參與感,才能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因此教師對于學生的即時反饋就是至關重要的了。其中包括對于學生回答問題的即時反饋,不可簡單粗暴的直接駁斥學生的觀點,應該采取鼓勵引導的態度,讓學生敢于陳述自己的觀點。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其主動性學習。同時教師在備課時也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環節應該緊扣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切忌不可生搬硬套完成教學設計,在發現學生情況出現異常,比如說不能夠跟上教師所設計的課堂環節時,應該及時地進行調整。以期讓學生時刻對課堂產生參與感。
3、制定貼合學生實際,有助于提升學生主動性學習的學習制度。在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初一的時候是最好為學生設定學習規則和制度的時候。在本校推行高效課堂進行培訓的情況之下,我的班級的學生也進行著小組競爭。在對歷史課堂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充分的結合小組競爭模式,從而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搶答、小組討論、小組辯論等模式,讓內向的學生充分地被小組模式帶動起來,積極加入課堂之中,從而從更廣泛地將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學習覆蓋到每一個學生。
4、在課堂上準確、直接地告訴學生課堂目標和學習任務。培養學生主動性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上制定任務模式,即明確給學生制定出即時可完成的教學任務。例如“閱讀課本11頁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找到南昌起義爆發的時間和地點”同時注意任務在設置時應該從易到難,先通過簡單的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接下來就可以發布較難的任務。而在任務模式持續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往往能夠養成學習慣性,迅速找到每節課所要求掌握的歷史知識。同時由于任務描述準確,學生往往不會出現因為不理解問題而難以加入課堂從而消極被動的情況。
5、歷史教師應盡力提高課堂效率以及趣味性,減少課堂死記硬背以及課下繁重的作業。前文中提到,初一的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興趣是比較高的。再加上學業水平考試的改革,使得初中學生歷史學科在學業水平考試中所占的比例逐漸下降,這都使得學生學習歷史的壓迫感大大降低,因此教師更應該注重課堂的效率,在課堂上完成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充分使課堂具備趣味性,才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學習。例如可以適當地補充跟上課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尤其是上到歷史課堂中關于文化、科技的部分內容時,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歷史材料,影像、圖片資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6、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通過材料分析和閱讀自主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歷史教學并不是生硬的記背,也不是單純地只將歷史知識灌輸進學生的腦袋里面。我們同樣要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能力,同時要注重對于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這也是提升學生主動性學習的重要步驟。只有讓學生明白了如何學習歷史,才能讓其擁有主動性學習的能力。因此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和課外嚴謹的史料,由易到難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讓學生具備主動性學習所必備的技能。
以上內容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對教師所提出的建議。同樣在學業水平考試的改革之下,學校同樣應該肩負起責任,為學生提供培養其主動性學習的土壤。隨著學業水平考試改革的不斷推進,部分學生對于歷史學科開始抱有不重視的態度,這是包括學校和教師以及家長在內共同努力才能糾正的觀念。
四、結語
從上述幾點我們都可以看出,想要培養學生在歷史課堂上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師在課堂的設計和實施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也需要來自于家庭和學校以及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只有教師盡量做到在歷史課堂上兼顧歷史課堂的應試性和趣味性,學校和家庭大力支持之下,我們才能培養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張壽. 對主動性學習理論的思考. 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9)
[2]薛萍萍. 我國初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文獻研究綜述,.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