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程序設計”是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必修內容,也是初中信息技術的重難點,其中的一些概念比較枯燥,理論抽象且邏輯思維強,學生普遍沒有興趣。且農村初中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較差,普遍對程序設計充滿畏懼感,因此教師的教學難度較大。所以,對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學習和利用所學的算法與程序知識及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筆者結合“程序設計”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探究。
關鍵詞:程序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學習興趣
程序設計是初中信息技術課8年級下冊的必修課程,教材采用的程序設計語言是Visual Basic(簡稱VB)。這個模塊的理論性和知識性都比較強,學習內容比較枯燥乏味。相比DreamWeaver、Flash、PowerPoint等這些通過操作和設計能制作出豐富精彩的作品的軟件來說,在VB環境下編寫程序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復地調試、修改、運行程序,學生遇到的問題比較多,容易在中途就放棄。本人結合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在教學中采取的一些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
一、優化教學內容,產生學習興趣
剛接觸程序設計的學生,對程序設計充滿了好奇,如果一開始引入太多VB程序設計概念、理論,就會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為了避免此種情況,教師應該優化教學內容、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一)簡化教材案例、消除畏懼心理
程序設計教學中引用的案例,是社會生活中的典型實例,富有代表性,所蘊藏的藝術感、文化性、道德責任能打動學生的心靈。這些實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好奇心。但是在案例的解答過程中,設計的算法比較復雜,程序代碼較長,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們教學中應該事先簡化案例,由淺入深、逐步滲透,從學生容易接受的知識入手。
(二)優化教學內容、產生學習興趣
新版本的《程序設計》教材包含有VB程序設計語言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及邏輯運算等知識,內容豐富,蘊含的知識點眾多。要想在一學期學習完,對于農村教師來說,難度可想而知。因此,我們就要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整合,整理出適合我們自己教學所需要的教學內容。
二、活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一)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著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二)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法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通俗的講就是“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對農村初中生來說,他們以前幾乎沒有接觸過程序設計,學習基礎差異不大,但是,我們不得不接受學生個體差異的事實,如學生接受知識、吸收理解知識的能力、課堂專注程度、興趣愛好等不同,都對程序設計的學習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尤其有些同學因為數學知識水平較低且邏輯能力弱,所以學起來倍感吃力。因此,教師必須關注學生水平的高低差異,課堂教學需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分層任務等,讓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及時掌握學習內容,達到學習目標。
(三)問題教學:問題教學法就是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尋求,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有意地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讓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在此同時向學生說明在該探索情境下的思維邏輯。“問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展的平臺,使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感受程序設計的價值和魅力,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四)任務教學:任務驅動的教與學的方式,能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為了使學生樂于編程并學有所得,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信和興趣,在設置教學任務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任務設置貼近生活。因為農村初中生之前基本沒接觸過程序設計,作為一個零基礎,編程就是一些復雜難懂的程序代碼。為了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在任務的設置上應選擇貼近生活,使學生產生親切感。2、任務設置要新穎。教師在講授一個編程知識的時候,可以展示一些有趣的小程序作為任務,喚起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講授“選擇結構”時,可以以微信登錄界面為例。如果微信用戶登錄賬號時用戶名或密碼出現錯誤,程序提示“用戶名或密碼有誤,請重新輸入”,如果用戶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都正確,程序提示“用戶名密碼正確,登錄成功”。學生看到教師用VB設計微信登錄的程序會很感興趣,能夠親身體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樂趣,也進一步增強了學好這門課的信心。
三、注重師生互動,培養學習興趣
課堂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活動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如果老師光講,不注重學生的反饋,容易使課堂沉悶,使學生失去對課堂的注意力,上課效果大大打折。而且新課改十分強調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交換結題思路和學習方法,師生交流能夠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升師生情感,體現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
四、開設競賽活動,提高學習興趣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VB程序設計,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學校情況,在課堂或者課外開展多種競賽活動,給學生創造學習和使用VB程序設計知識和技能的條件,為他們提供機會,展示學習成果。如在課堂上開展程序編寫、程序調試、算法改錯比賽。在課外,可以選取一些對VB程序設計感興趣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參加暑期網絡夏令營活動,積極參加區級甚至市級的比賽。也可以向學校申請開展全校的各類程序設計競賽活動,并頒發相應的獎狀、獎品,可以激勵學生學習。
五、結束語
在初中信息技術程序設計的教學中以新穎的課堂導入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設置合理的任務驅動、變化多樣的問題設置時提高教學效率的動力。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注重教學、教法,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Visual Basic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祥.淺談如何培養中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科技風.2009(24):15;
[2]李奕.在信息技術課中如何培養農村學生學習興趣.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209-209;
[3]梁丹.中學生信息技術課學習興趣現狀分析及培養策略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1;
[4]鄒正麗.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中小學電教.2015(9);
[5]鄧蔚中.新課改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做法.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5);
[6]王海坤.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探索.科協論壇.2010(5):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