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體育課程雖然不在考試的范圍之內,卻關系到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應該引起體育教師與家長的足夠重視。
關鍵詞:小學體育;核心素養;體育文化水平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青少年作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需要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貢獻自己的力量。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單純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做要求,而忽略了對他們審美觀念、音樂素養、體育素養等其他方面基本素養的培養,由此對音、體、美課程的教學質量也不夠重視。雖然這種培養策略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習時間,在短時間內讓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但從學生的長久發展來看,并沒有產生良好的效果,只知道一味學習的學生失去了自己的興趣愛好,除了讀書之外并沒有什么特殊才藝,這對他們的人生來說是悲哀的,不利于個體的成長與發展。
體育素養指的是學生的體育文化水平,也就是在體育方面的素養。除去先天體格的影響因素,更重視后天環境與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它包括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水平、體育技能等總共七個方面的綜合素質與修養,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提出了不小的難題。長久以來因為整體教學環境對體育課程不夠重視的原因,體育課的形式非常的簡單,一般就是對學生進行短跑、長跑等田徑方面的訓練,或者讓學生自由組合打籃球、踢足球的形式,更有甚者把體育課當成活動課,讓學生自由活動,忽略了對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這一現象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不高,比起在操場上曬太陽跑跑跳跳,他們更愿意進行室內活動,長此以往,不利于全民體育素質的提高與體育活動、體育賽事在我們國家的開展。對孩子的培養應該從小開始,學生體育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也要從小學開始抓起,學生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有進行其他學習活動的精力與動力。對于小學體育教師來說,必須重新審視新時期下的體育教學環境,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從各方面入手,為學生體育素養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本論文試從體育知識、體育技能與體育意識三方面展開具體討論。
1、重視體育知識的傳授
體育知識,顧名思義就是體育方面的理論知識,它不僅包括對各種體育活動、體育賽事的基本介紹、還有各種突發事件下的基本急救知識,學好體育知識不僅對于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必要的時候還能用來自救,因此對基本體育知識的傳授應該從小學階段開始普及。但是由于體育教師對講課方法不夠重視,造成在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并不能產生良好的課堂效果,而學生聽課積極性不高的現象,反過來又嚴重打擊了教師的講課熱情,由此造成惡性循環,使體育知識的普及成為體育教學中薄弱的一環。
傳統的理論課程一般都是在室內進行,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并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體育教師可以從這一點進行反思,改變自己體育教學的方式,由室內教學拓展到室外,或者利用體育器械、多媒體等多種工具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會被課堂內容所吸引。
例如,在進行籃球基本知識的講解時,我會分成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先在教室內進行,利用籃球作為輔助工具,在課堂引入環節先向學生提問“一場籃球賽一般場上每隊隊員有幾名”,看似簡單的問題,對于籃球“門外漢”的學生來說卻是熟悉又不曾注意到的問題,由此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吸引他們聽講的注意力。接下來就籃球規則給學生做簡單的講解,并結合視頻的方式,給學生觀看在比賽中犯規的片段,幫助他們對籃球規則中難懂的術語做進一步的深入了解,之后引入學生普遍感興趣的籃球球星話題,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或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這種方式使理論學習變得妙趣橫生,學生普遍愿意參與到討論之中,提高了課堂效率。接下來第二課時,把學生帶到體育館或戶外籃球場中,教師一邊重復上一節課的規則問題,一邊給學生演示,然后在管理好秩序的前提下,讓學生幾人一組自由練習,這種方式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對學過的理論知識進行驗證,有利于他們對基本體育知識的掌握,而且動靜結合的方式更容易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而在教學活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基本體育技能的訓練
所謂的體育技能,指的是學生對各種體育運動的掌握程度,包括了鍛煉技能和對鍛煉的自我評價技能。雖然學生在小學階段身體各方面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導致他們對各項體育活動的完成度還有待提高,但教師不能由此松懈,要利用各種資源,根據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盡量培養學生在完成各項體育項目方面的能力,發掘他們的潛能,并培養興趣,從而受益終生。學生在進行體育技能訓練的時候,由于不是專業的運動員,很容易遇到困難或者瓶頸,或者因為很難在短時間內突破自己而使訓練停滯不前,作為體育教師在這個時候應該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去改正,這樣才能在一次次失敗中不斷前進,提高自己的體育素養。
3、注重體育意識的培養
體育意識是人腦特有的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態度控制系統,學生在掌握了扎實的體育知識,具備了完善的體育技能之后,需要具有體育意識才能督促自己進行各種體育鍛煉。生命在于運動,我們要擁有健康的體魄,除了通過合理的飲食,有規律的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作為體育教師在學校里可以通過組織舉辦體育文化節或運動會的形式,喚醒學生的體育意識,鼓勵他們參加體育活動,讓學生在競技體育的魅力中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由此轉變對體育活動的態度,自愿加入到相關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中。體育教師要重視日常點滴細節對學生思想的潛移默化影響作用,在校園里設置宣傳體育活動的小告示欄,定期更換內容供學生閱覽,組織學生每天做廣播體操或者跑步,使他們切身感受到運動給自己身體帶來的變化,促使他們從內心接受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觀念。
4、結束語
總之,小學階段對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多費心思,在課程設置方面充分考慮到課堂主體學生的主觀感受,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體育活動產生興趣,同時又扎實地掌握體育知識,提高體育意識,具備良好的體育素養。
參考文獻:
[1]辛濤,姜宇,劉霞.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模型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2]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國學校體育.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