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后要求中小學生必修的一門新課程,它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點。綜合實踐活動與多學科融合教學,在課程實踐中能夠激發學生投入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推進綜合實踐課程創新發展,促進指導教師素質的全面發展等,因此,綜合實踐需注重與某一學科、學科間交叉點實施融合教學,并在各學科教學中融合入綜合實踐教學理念。
關鍵詞:綜合實踐;多學科;融合教學;研究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分析
1.綜合性:綜合性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特征之一,綜合性特征是由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面對的社會生活所決定的,社會生活世界由社會、個人及自然等要素構成,這些要素是相互交織、相互融合的整體,并由各種關系相互交織在一起。其中,學生與社會或他人、學生與自然、學生與自我的關系是社會生活世界最普遍最基本的關系。處理這些關系、探究世界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發展教育并體現價值的過程。因此,學生個性的發展不是某些學科知識雜匯的過程,而是通過對知識的綜合運用不斷探究社會生活世界的過程。從而,綜合實踐活動便具有了超越嚴密的知識體系學科界限,更著眼于學生全面整體發展的綜合性特征。
2.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個性發展,而且面向學生整個生活,隨學生社會生活世界變化而變化,綜合實踐活動目標、活動內容和方式都具有開放性特征。雖然新課程規定,綜合實踐活動主要有信息技術、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四大領域,但不同地區、學校、班級及學生,具體活動內容是具有開放性的、多種多樣的。綜合實踐課程可根據現有課程資源、學生已有經驗采取不同的活動方式進行,活動實施中的社會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都是基本活動方式,而考察、實驗、制作、調查、訪問、勞動等都是綜合實踐活動中基本的方式,這些活動方式和過程因人而異,不強求學生機械固定地采取某種方式過程,具有鮮明的開放性特征。
3.生成性:綜合實踐課程價值主要體現在活動實施過程,因為教師指導學生參與了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得到了自身能力的發展,通過過程體驗反思有利于覺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能力增長。綜合實踐活動,生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生成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社會實踐能力;生成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行為意識及價值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獲得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不是通過告知或灌輸的方式來傳遞的,而是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親歷體驗逐步生成的。生氣性是綜合實踐活動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發揮的獨到價值。
4.自主性: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自主充分發揮搭設了廣闊的平臺。學生可通過自主選取研究課題、自主選擇學習的目標和內容、自主選擇活動小組、自主選擇指導教師而實現自己的活動目標。
二、多學科融合式綜合實踐教學的價值
1.激發學生投入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多學科融合式教學的綜合實踐活動,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注重對學生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學生多學科、多視角豐富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在社會、自然、人與人交往中更好地提煉自己的思想觀點,更好地研究性學習,社會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投入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的興趣。
2.推進綜合實踐課程創新發展
教學課程的創新發展,需要教學方式的變革,單一古板的教學方式只會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課程的創新發展。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教學課程,從課程本身的內在屬性要求必須實施多學科融合式的教學方式;同時綜合實踐也是一門時效性較強的課程,需要不斷的創新,需要教學方式的融合式運用。多學科融合式教學方式的變革,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融入多學科知識,保持課程的鮮活性,促進了綜合實踐課程的創新發展。
3.促進指導教師素質的全面發展
綜合實踐課是新課程改革要求必修的一門新課程,當前這門課程指導教師大多由其他學科教師來兼任,或改專業過來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更多是某個學科專家,他們的知識層次相對具有偏面性、單一性,當前指導綜合實踐課程的能力素質水平也相對不高。多學科融合式教學,引導指導教師在精通本專業同時,要善于吸納和借鑒其他學科知識,來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并在教學實踐上探索互動式、實驗式、案例式等多種方式,無論教學知識儲備還是授課技巧都將得到較大提高,也有利于促進指導教師素質的全面發展。
4.促進綜合實踐課程目標的實現
綜合實踐活動具體主題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它因學生所處的社區背景、自然環境,以及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的不同而不同。綜合實踐活動這種綜合性是其它任何課程所不具備的。同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也是多樣的、綜合的,也是其它課程所不具備的。因此,多學科融合式教學,充分融合了多學科的教學手段,充分融合了多學科的知識點,避免了學科單一帶來的教學弊端,更加促進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的實現。
三、多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融合策略
1.以學科教學為平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在平時各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課程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個性需求,為學生創設一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體驗綜合實踐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小小的學科課堂也可拓展成為學生掌握知識、陶冶品德、發展能力的社會生活世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目的。
2.利用學科交叉知識點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一部分學生不是提不出問題,就是提出課題太大而無法實施,與實際課題結合不夠緊密。如何克服這樣的問題呢,實際各學科教材就有豐富的問題庫,在學科教材中隱藏著大量與社會、生活、自然有關并值得研究的問題。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對學科知識進行充分的分析梳理,找到學科課程與社會、自然、生活相關交叉點和延申點,激發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濃厚興趣,一方面可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研究課題,另一方面可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恰如其分應用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去,達到較好的融合。
3.綜合實踐教學理念融入學科教學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的合作式學習,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社會、自然、生活中確定課題的探究式學習,目的是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通過親自體驗來提高解決問題的自覺性。課程的開設不僅意味著新的課程形式的出現,更是新的課程理念的出現和生長,其著眼點就在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為此,教師就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樹立綜合性、探究式的教學理念,將綜合實踐活動經驗轉化為教學實踐,融入到各學科課程的實際教學中,使學科講授式教學變為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性教學,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術裝備和實踐教育研究立項課題,編號PZS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