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傳統教學模式已經展現出教學的低效性,教師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相應的革新,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分層異步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模式,它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其運用到教學中,讓所有能力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這樣他們才會積極的表現,提高教學效果。本文主要論述了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實施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更為注重學生的能力提升與全面發展,應該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實際的教學需求。分層異步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手段,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樂于學習,并且真正的能夠從中有所收獲,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因而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思考如何有效實施這一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一、分層異步教學的概述
分層異步教學,指的是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差異性較強,教師基于此點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標準,同時應用小組學習模式,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展開針對性指導,并為學生制定明確的小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逐漸學會主動研究問題、探討交流,養成自主學習習慣[1]。
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但學習數學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學生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差異性,這就導致一些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感覺吃力,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學習水平始終得不到提升。學生的教學活動的主體,小學數學教師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特征,采取分層異步教學法,靈活設計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學生的知識需求,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刀切”的現象,有助于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分層異步教學法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平衡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有助于學生更熟練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成績。
二、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
1.對學生分層
由于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不同、興趣特點的不同、邏輯思維的不同,在教學中表現出較強的差異性,尤其在數學教學中,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進行劃分,構成學生分層,這也是分層異步教學法的關鍵。通過學生分層劃分,在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夠掌握數學概念知識。而后,教師按照其他內外因素影響綜合分組,但前提條件是要保護學生的學習信心。比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水平劃分為基礎A、中等B、拔高C等不同小組,每組4~6 人;而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剪出與教師同樣的左右相同的蝴蝶;最后,教師通過層層引導,在無形中滲透軸對稱的知識點,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的美感,鼓勵學生形成合作學習意識。
2.教學任務分層
當學生小組分層后,教師進行教學任務的劃分,進而有目的地展開小組指導,同時保證任務布置與每組學生的學習水平相同,適合學生發展,進而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所以,教師在確保不影響教學時間的前提下進行任務劃分,提倡學以致用。學數學教師要掌握每一層學生的學習能力,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同時應注意提高教學目標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目標設定過高就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目標過低也會導致學生產生自滿情緒。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小組,應該設置一些基礎性習題;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布置一些探究性問題,循序漸進,逐漸增加任務難度,進而得到整體提升[2]。比如在講到“認識圖形”的時候,在教師對不同的圖形進行講解和分析之后,可以請學生拿出小工具進行多邊形的裁剪。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進行多邊形的裁剪,嘗試多種形式的裁剪。對于成績一般或者是較差的學生可以采取先裁剪正方形或者是長方形這種簡單的圖形,讓學習自己體會圖形的特點和聯系。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夠活躍課堂的氛圍。另外,還可以對裁剪完成之后的圖形作品進行展示,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3.問題分層
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問題意識,學會自主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設置分層問題,引導學生能夠大膽提出問題,進而學會以問題為依據找到解決方法,逐步培養,同時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神奇魅力。老師可以提出一些發散性、開放性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不僅能夠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相應的教學內容,還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答對問題后的喜悅[3]。例如在講“盈利問題”時,可讓學生進行商店店員的扮演,給不同的學生分發不同面額的人民幣進行購物,高層的學生可以練習元以及角之間錢幣的計算,低層的學生可以采取元之間的加減。與此同時,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及時進行輔導,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合作互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并將其作為課程中的重要學習資源,通過不斷發掘這些內在資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體現出集體教學的巨大優勢。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具有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合作互助,對問題不斷補充和完善,從而解決學習問題。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優帶差的學習方式,形成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4]。
5.分層評價
一直以來,我國教學評價的形式為:不同考試檢測展開教學評價,這種考核方式顯然不夠合理。隨著現代化教學的改革,這種評價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并且這種評價形式對于學生而言缺少公正、公平。因此,在教學評價中需要被打破,構建分層評價形式。分層評價指的是:教師根據學生課堂表現、課堂參與性、回答問題率,再加上考試成績,進行綜合評定,確保教學評價的公平性。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而努力達到學習目標。
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新課程背景下,通過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根據學生自身個性設定科學的教學方針,有助于增強教學方式的靈活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設計,做好各個階段的分層設計,保證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實現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克禮 . 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04):80-81.
[2]李艷玲 . 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7(02):55-56.
[3]劉青巖 . 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122.
[4]田景瓊 . 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16(0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