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只有適時恰當地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煥發課堂的生命力!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法與策略
一、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是前提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要組織好小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環是組建好學習小組。如何組建好的學習小組呢?我認為:可將班上的學生按照學習情況分成A、B、C三類,A、B、C三類混搭每組4-6人為宜,再給每個小組成員分好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每個學生都各盡其責說出做題思路和方法,每次合作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充實而有效的。各小組成員的分工在一定周期后,調換小組成員的角色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幾個角色都了解,都能勝任。
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是基礎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要重視讓不善言談的學生打開話匣子。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那些平時不善言談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時間與空間。如:在提出問題后,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之后再參與討論。這樣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又能保證每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2.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例如,給別人的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讓學生學會追問“你是怎樣想的?”、“為什么”、“這種思路可行嗎”“為什么”、“你理解χχ同學的思路嗎?”來關注學生間的人際交流、觀點交鋒及智慧的碰撞,為不斷強化傾聽意識提供良好環境。當眾口頭稱贊那些愿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后,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
3.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時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三、把握好恰當的合作學習時機是關鍵
教師要合理選擇合作的契機,因為不是什么內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則合作學習就失去了意義。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有一定探索和討論的價值,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1. “知識困惑”時的合作學習
如教學“四年一閏”時,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小剛今年12歲,但他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們對這一問題非常感興趣,紛紛動腦思考也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時,讓學生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大家共同出謀劃策,共同研討,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后。因此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會記憶深刻。
2. “新舊知識碰撞、矛盾交鋒”時的合作學習
如學習了“克和千克”后,老師問:“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鐵比較,哪個更重一些?”有的說棉花,有的說鐵,于是讓學生在小組中爭辯。正是這種小組合作的形式,使學生的主體思想馳騁在自由辯論的空間里,批判性的思維、創新的思維在此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3.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或問題的答案不唯一時的合作學習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從別的學生那里看到解決問題的另一個角度。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了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第58頁的第4題,可先讓學生看圖,然后問學生:“你能解決沙灘上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小組同學聽,這時學生的解決方法有:3×4+3,4×4-1,5×3。通過這種交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思維方法,互相促進,形成互動的學習氛圍。
四、適當地表揚和批評是催化劑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強化“小組”的集體榮譽,即對小組之間進行評價。如開展比“哪個小組得紅旗多”,評“最團結小組”,“紅星小組”等活動?!痹诿抗澨骄炕顒咏Y束時,針對紀律、組織探究活動等情況,教師表揚最好的小組,同時也可對一些小組存在的問題給予批評,從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不再出現或少出現這類問題。從而使得這類表揚和批評成為促進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催化劑。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訓練;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法,需要在教師科學指導、適時點撥下逐漸形成;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興趣,需要在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引導下得以發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要認真探索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學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堂課都要實現的。讓我們努力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方略,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有實效。